他是个小学生_mama今年多少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mama今年多少岁 (第1/2页)

    我:儿子,这道题貌似做错了。

    儿子:我看看,哦,这道题啊。爸爸,哪里错了呢?

    我:你再仔细读一遍题吧,读完我跟你说哪里有问题。

    儿子:好。

    我:嗯,请问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儿子:mama今年多少岁。

    我:那你用41-15是什么意思呢?

    儿子:mama今年多少岁啊?

    我:……可爸爸觉得不是,我们一起来看看哈。41代表什么?15有代表什么?

    儿子:玲玲说的,“当我15岁时mama41岁。”41是mama的岁,15是小女孩的岁。

    我:那个不叫【mama的岁】和【小女孩的岁】,【岁】是计量年龄的数量词,用来计量年龄用的。我们一般说今年我XX岁了,是在说今年的年龄是XX岁了。

    我:你用【mama的年龄】减去【玲玲的年龄】得出的结果是代表什么的呢?

    儿子:……我不明白……

    我:那么我换一个说法,我们先不管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小女孩说她15岁时mama41岁,现在让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它,你提出什么问题会用减法解决呢?

    儿子:老师说不是【全部】、【一共】、【合起来】的都是减法。

    我:爸爸觉得你可能记错或者没有理解老师讲过的东西。当我们使用减法的时候,一般是解决总体和部分关系,还有就是计算差异的时候会用到减法来解决,你刚刚说的几个识别加法问题的关键词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并不代表处理加法外就是减法,只不过一年级的你数学学习的运算主要是加法和减法。

    我:我们用减法解决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总体10块糖,拿走2块,还剩多少块」。而解决差异的情况如「你有10块糖,小明有5块糖,你比小明多多少块或小明比你少多少块糖」

    儿子:哦,这样啊。

    我:对,那么回来说你刚刚你的减法算式41-15也就是【mama的年龄】减去【玲玲的年龄】算出的结果是部分和总体关系还是计算差异?

    儿子:计算差异!

    我:很棒,仔细听爸爸说了。对计算差异,那么计算的具体是什么差异?

    (我用笔点了点mama的年龄和玲玲的年龄)

    儿子:mama的年龄和玲玲的年龄差多少岁。

    我:对的,换一个说法会更好一些,是代表mama年龄比玲玲年龄大多少岁。那么这么来说,你的算式解决的是【mama今年多少岁】吗?

    儿子:嗯,确实不能解决【mama今年多少岁】的问题。

    我:所以,爸爸说这道题你做错了。

    儿子:……(他看了好一会儿题目)可是爸爸,我不会改啊。

    我:嗯,爸爸觉得这道题你不会做是很正常的,不用着急。这道题有一个陷阱和一些你不知道或者不熟悉的概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我:咱们一起来先看看关于年龄的一些概念。

    我:第一,【一般来说年龄是每一年增加一岁】。这个很好理解,每到1月一日你的年龄就增加一岁,不过现实情况是每过一个农历春节你就年龄增加一岁,不过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约定,都认为是每到阳历的1月1日也就是元旦就增加一岁。

    儿子:不对啊爸爸,我记得我是每过一个生日就增加一岁的。

    我:嗯,很棒,提出了一个现实生活中遇见的具体问题。为什么会每过一个生日你会增加一岁呢?其实啊,每过一个生日增加一岁的是【周岁】,而刚刚爸爸说的每过一年增加1岁的是【虚岁】或【毛岁】。【周岁】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式场合所用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年龄。比如,要9月1日前满6周岁的孩子才可以上小学,这里面就用到了周岁,如果9月1日前满6周岁才可以上1年级,而生日在9月1日之后的,他9月1日的时候还不到6周岁,只能下一个学年入学。想想你身边小朋友的情况,小刚和你都是20XX年出生的,但是你上了1年级,他要明年才可以上一年级。就是因为你的生日在6月份,他的生日是12月份的。

    儿子:所以我现在上小学了,他还在幼儿园。

    我: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具体的要求计算周岁啊什么的,都用不到周岁的概念的。就像这道题里说的【当玲玲15岁时mama41岁】就是不用在意是不是周岁的。直接认为每过一年年龄同时加1岁就可了。

    我:好,我们继续说下一个。第二,【每过1年,年龄增加1岁,这个是大家同时增加1岁,不存在你年龄增加1岁我不增加1岁的情况】。这个刨除【周岁】的情况。比如你元旦【虚岁】增加1岁的时候,你的小伙伴也同时增加1岁,不存在你7岁了,小明还是6岁的情况。

    儿子:嗯,这个我理解了,就好像爸爸mama总说我和小明是同岁的小朋友一样。

    我:嗯,对的。那么第二个理解了,第三个就更容易理解了。【两个人的年龄差异,是不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