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十四回 学道师从广阳君 深悟哲理正德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回 学道师从广阳君 深悟哲理正德心 (第4/5页)

此修行,传授道学经典,还会武学功技,求学之人众多,但收徒十分严苛,寻常之人难入其门。王栩听后不禁高兴,想到以自己现有的本事,恐怕不难求学为徒,身边也不缺钱币花销,只要奉上足够的束脩,或会就能如愿。于是备好行装,又买了匹好马,做为行走脚力,带足了金钱路资,又为那师尊采买了不菲礼品,心想定能叩开入学之门,便告别母亲上路。

    待他赶到了广阳山下,抬头举目一看,竟是一座不太高的孤峰,四周群山环抱,却都不及其高,使其突显巍峨。此山耸立于群峦之间,四面均能受太阳照耀,山下有条小河流过,溪水清澈,还有个小村庄叫渡口村,真是个山明水秀之地。在山半腰处,有数个洞窟排列,望观极为神奇,有条蜿蜒山路通到洞前,也是绿树掩映,难辨曲径何行。王栩看后心下思谋,怪道那老子道祖,却能选中这里风水宝地,并在此收徒教习道学,据传说他老人家,曾在此待了六年多,传道修真,看来还确是个修道的好地方。他这样想着,便来到渡口村中,打听那修道高人所在,村人告知说必得攀山而上,到达半腰的老君洞,才会见到那有道高师,他是很少下山来的。王栩觉得奇怪,便问到底因为何情?难道是太老了吗?那人告知是曾受过战伤,有些行走不便,方才隐居于此,权以教学度日。

    王栩听后点头,心说原来如此,不禁对这位隐居高人感到好奇,询问村民如何上山,告知马匹不可攀爬,只能寄在村中,单人可沿山前小径走上去。王栩只好找到个村中人家,说好将马匹先寄存家中,可给予适当报酬,就请给喂养好,倒也热情答应。于是王栩待吃饱喝足后,便携带好背囊,沿着石阶小路而行,徒步走上山去,却也不显寂寞。虽沿崎岖道路行走,奋力攀登,要较那青州云洞山难走许多,却是路程较短,难不倒他这壮汉。当到达山腰处时,却看到有个平台出现在山崖边,里面山壁上有三个洞窟,各有洞门敞开,门前却有几人或站或坐,看是在这洞窟居住之人。这时看到有人上山来,全都瞪大了眼睛看向王栩,也许是平日难于见到生人,感到有些奇异的缘故。

    这正是:镇jianian惩霸合至亲,安家稳宅后顾因。慈母孤独心牵挂,何能远游解迷津?赢得乡民众敬待,全凭笃信神鬼尊。径赴广阳求学艺,催马前去拜道君。

    却说王栩走到近前,看到四五个年龄不等的少壮人,围着一个年长老人,好似在谈论什么。他便连忙放下背囊,随后施礼道:“我叫王栩,是东面邺城人,冒昧上山求学,给各位施礼了!”说完深鞠一躬。这些人也连忙回礼,其中坐着的老者,上下看着这位穿着华丽的年轻人,似乎有些惊讶。于是开口道:“壮士上山,定非寻常之人!恐为富豪子弟,本应家中享福,或奔前程功名,何由来此求仙学道?实为不明!”王栩便道:“实非富家之子,只是穿戴稍好,哪能以衣装容貌取人呢?”老者摇头道:“非也!你是个怀志之人,且有武功绝技,脱凡超俗,不知说的对否?”“何以见得?”王栩听后大惊,不解问道。那老者便淡然一笑,然后说道:“你一路上山,迅走驰行,显得轻快无比,若无功技根基,难于有此作为。由此判断出定是个练家子,或许身怀绝技,也未可知!”说的是言之凿凿,好似看透王栩不凡能为,也使他感到此人绝非凡辈。

    于是,王栩便坦然答道:“前辈看的一点不错,我还真是学了些武功艺技,只是能人之外有能人,常说学无止境,艺不压身,当攀登更高程才是。所以前来学艺,望拜师尊,不吝赐教,方遂我愿!”那老者听后,点头说善哉,言说真乃智士之语,大悟者心,后当会是大成者!我愿收你为徒,却也相学互益。王栩听后,紧忙跪地磕头,行拜师大礼,然后送上一包钱币,权作敬师学费。只见那老者呵呵一笑,遂说道:“你这也太过心急,就不问明我为何人,岂可盲目拜师,或显太过轻率呀!”王栩便道:“我听师尊刚才之言,定知是个学问高深之人,绝非平庸俗师,因此决心求师入学,不会看走眼的。”说的也是信心满满,语气坚定。

    只见老者忙道:“我是这里居者,以山取名,叫作‘广阳道君’,你就叫我‘广阳道师’算了。”王栩忙道:“道师尊上,小徒自应礼拜!”说完跪地行礼。广阳道师即道:“既上山来,必有所欲求,我这里教导这几个学子,均为附近山民之子,不过是学些道法自然之哲理。不知你想学何种学问,看我能否教你?还须分门别类为好。”王栩便道:“我也曾在齐国青州云洞山,跟随一位隐者师傅学武功兵道,对道学尚是生疏,欲学而致用!听说师尊也精通武艺,还曾经历搏战拼杀,当有实际体验,定能释疑解惑。还望恩师指点精要,以补小徒不足,方能博采众长,终成大器!看能行否?”广阳道君便道:“看来你曾受过高人教导,胸怀大志,博学多才,当有不凡成就。我不过俗才庸辈,腹空艺拙,何能满足与你,恐会让你失望呀!”说的很是谦虚诚恳,不敢放大言即收高徒,也是留有余地。

    王栩便道:‘先尊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授徒为师者,必有过人之能,否则难为师尊!就请不要自谦,只管教我就是,学生当供奉学资,多少无算,绝不会让师尊失望的。”说的是爽快无比,看是个有钱的富者。广阳道君听后,心中十分高兴,再看那几个山乡贫家徒弟,也是喜笑颜开,显然是想巴上个富有同窗,至少可改善伙食穿戴,何乐而不为呢。只见广阳道君说道:“你看这山环隐地,生计十分艰难,不瞒你说,我们平日均为粗茶淡饭,无有好饮食入腹,只是艰苦修行,不知你能否吃得了这个苦楚?”王栩便道:“我也曾漂泊流浪多年,走过数千里路,去过周边各国,什么苦没吃过,此事不算什么!如果大家想改变艰难生计,我倒可帮衬些个,自有生财门道,绝不会让师尊学友挨冻受饿,今后师尊生计,也可包在小徒身上,定会养老送终!如何?”说的是磊落大方。

    王栩此话一出,博得了师徒众人的喝彩,都从心底里感谢此人的恩德,须知那时山乡僻壤之地,哪有什么生计来源可寻,只能是过着艰难日子。如今来了这么个阔绰公子,便可凭其财力,能过上温饱生活,那是多么幸运之事呀!有谁能不愿意呢?况且听说能为师尊养老送终,那广阳道君更是心花怒放,真巴不得赶紧收下这徒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