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91章 战国红薯窖 (第2/2页)
高轩大殿全是木制楼阁。几人走上去,汤小小抬头看时上面三个大字青藤园。 走进去果然园内走廊上到处都缠绕着粗大茂盛的绿藤。院子是青砖铺地,种着一些奇树,花倒是没有的。这齐姜公主真是与众不同,行宫没有脂粉气倒有英武之气。 “今晚两位公子就住在青藤园,姬公子住碧竹轩,汤公子住槐树苑吧。” 绿管家安排好,还没等他吩咐丫环仆妇服侍两位公子进去休息,快风早就领着几个内侍进碧竹轩布置去了。这作派看的绿管家一愣,好在他也是服侍公主的人,见过大世面的。看姬公子的人布置碧竹轩,就领着众人先进了槐树苑,虽说叫着这不同的名字,其实是这片院子相邻的两套房子。房子是套间。 进了房间,众人在外间坐下,绿萝自去内间铺床。 “休息一会,我带公子先四处看看呢,还是先吃晚饭?” “趁他们收拾房子的时间,我们去四处看看吧。反正在马车上坐的难受,正好走走活动一下筋骨也好。活动好了回来正好吃饭,吃了饭就休息了。” 汤小小的建议姬哙当然是赞同的。 于是绿管家就领着他们到庄子里四处看看。 一路走来,汤小小不停地点头,这个绿野田庄就是不错,从绿野别墅出四边散居着村民,都是茅屋土墙,但家家院内有树,家家圈里有猪,他们也进院看到有村人在吃晚饭,饭桌上大多是红薯放上米的稀饭,也放了面水挺稠的。桌上大多有菜,只是油水寡淡了些。 “唠唠,”村妇唤猪吃食的声音。 哞!圈里耕牛一边反刍一边悠闲的叫着。 汪,汪,汪!狗儿撒着玩的在老人孩子们的脚下欢快的奔跑着。 夕光淡淡地从西天落下去,远远的看过去,一行人的脸上都渡上一层金色,连村子也笼在这片金色里,仿佛是童话里的世界了。村人满足平静的笑容又让人一时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桃花源仙境。 “世间便该是这个样子。”姬哙轻叹一声,没有杀戮,没有战争,没有权谋,这样的人间生活,原来世间真的是有。只可惜不在燕国。 “人们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便是你的政治追求是吗?”汤小小淡淡地问。 姬哙没有回答,只是往前走。 汤小小走在村子里注意到村民把用板车拉来的红薯都堆在院子里。 “他们怎么不把红薯窖起来?”汤小小问绿总管。 “哦,现在红薯刚发水份太大,要晾晒一下然后再在院子里挖个坑把红薯放进去填上土埋起来。” “不对吧,不是要挖一个大坑,然后上面用玉米秸盖个顶留下一个窖门把红薯放进去的吗?” 汤小小惊讶,她在农村看见过农民窖红薯的办法,明明这样窖的,绿管家怎么说直接把土填上呢? “你说的这种方法可行吗?我们这都是直接填土的?”绿管家吃惊,“难道你们燕国不是这样窖红薯的吗?” 汤小小当然不会说她不知道燕国是怎么窖的,她说的是二千年后的窖法。只是她一时有些吃惊,难道战国还没有发明那种窖法吗? “你带我去看看你们的红薯坑?”汤小小让绿管家带她走进一家院子。 这家人刚吃了晚饭,正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趁着天还没黑透,坐着小板凳择红薯。一见绿管家领着一群人走进院子,看见为首的是两位衣着鲜亮的公子,就知道这来的是村子里传说的公主带来的贵客了,忙扔了红薯跪到地上磕头。 “不必拘礼,都起来吧。”汤小小摆摆手。 “带公子去看看你家挖的红薯窖。” 贵公子来他们家就是为了看红薯窖,村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既然绿管家吩咐了,为首的家长一个年约五十的老头忙爬起来,带着大家走到院子一角,指着一堆新鲜的泥土和旁边才挖好的一个坑说,“就在这里。” 一个并不规则的多边形的小坑,汤小小走下去,深度也到她的小腿,只是挖的面积大了些。 “你们就这样直接把红薯放进去吗?”汤小小不相信就挖这么浅。 “回公子,是的。”老头抖抖索索的说。 “你们家有多少红薯?” “一亩多地吧。” “那不是要收几千斤吗?”汤小小记得一亩红薯要收获几千斤的这个小坑根本不能装下。 “几千斤是没有的,也就一千多斤左右。”小老头回答的诚惶诚恐。 汤小小想想古代没有现代的化肥那些东西,亩产一千斤应该算是多的吧。 “那这个坑也装不完啊?“ “小老儿会再挖三四个这样的坑,等红薯晾晒掉水分就能装完了。” “就这样直接装下去然后直接把土放上面吗?” “然后再压实在一些。这样冬天就不会冻坏,再在上面铺一层麦草再盖一些土这样雪水就不容易渗进去了。” “这样不是容易发芽吗?” 汤小小想到了这个实际的问题,把红薯埋到土里不发芽才怪。发芽的红薯可是有毒的,吃了会死人的。 “所以才要晾晒干一些再装进去,这样就不容易发芽了,到了春天早些起出来,发芽的红薯吃了人会生病的。” 看来这些村人也是知道发芽的红薯是不能吃的。汤小小点头。 “我们家乡也有红薯,但不是这样埋在坑里,而是窖藏的,平时吃起来和新鲜红薯没什么两样,可以保鲜到来年春天。” 真有这种好办法?老头子像听天书不敢相信,也不敢反驳只是傻傻站在那里。 绿管家是个有心的,冲着老头子说:“汤公子要教你一个窖鲜的法子,你不赶紧谢着点。” 老头忙趴在地上给汤小小磕头。磕的汤小小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燕国地处北方,并没有种红薯的。此时姬哙一听红薯能亩产一千斤,心里实在是欢喜,这种作物如此高产,种了可以解决那些地少的农民的口粮问题了。如果小小真有窖藏鲜红薯的办法,那真是太好了。 “是什么好办法,小兄弟说来听听。”姬哙有些等不急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