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四章 天子之乐 (第1/2页)
万年宫,皇帝旧宅,有鸟如雀,生大鸟如鸠。 此时的大唐,巢寄生基本只有杜鹃鸟,如鸠不太可能。 同时,也不是所有杜鹃鸟都会巢寄生。 杜鹃巢寄生很常见,《旧唐书》故意加入这一句,实则指鸠占鹊巢。 史官的一点倾向,无伤大雅,未刻意将人严重脸谱化就成。 户部尚书高履行奏称,去年增加十五万户,隋初八百七十万户,今有三百八十万户。 不是很多人误解的那样,大唐的人口数目此时基本恢复,纵不如隋文帝时也相差不至于如此大。 根本的原因,是隋朝的分户思想与唐朝的“不别籍”大相径庭,一户三五人与一户十来口,权重是不一样的。 没有立国三四十年还恢复不过来的人口,不带这么低估生育能力的。 只要能活下去、少一些后顾之忧,庶民生育之强能让朝廷瞠目结舌。 高履行奏请,自明年起,二年一定户,准。 大理卿辛茂将奏报,今年勾决的人犯七十余名。 就大唐的丁口,这个比例是相当低的,充分体现了“慎杀”的原则。 对庶民与对官员,皇帝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原大理卿唐临,此时转为兵部尚书,开始了他为官的下坡路。 唐临一生不知兵,除了隐太子时期任过太子右卫率铠曹参军,连个辅助征战的经历都没有,在军中还不如范铮闻名。 这样的经历,为兵部尚书,纯属难为人。 通才固然有,但非每人皆通才。 李白写诗利害,你让他去少府监挖矿试试? 前任兵部尚书、现任侍中崔敦礼可不一样,他在文武之间几番来回,且多番出使突厥、回纥、薛延陀,并随李大破薛延陀,有赫赫战功在身。 崔敦礼上书,建言随身鱼符于五品官员薨亡后,可不收回。 永徽天子准了此条建言。 所以,后世考古,若是从贞观年的古墓中发掘出随身鱼符,或许得认真请专业人士看看。 至于专家……算了吧,这是个臭大街的称呼。 鸿胪寺的奏折,让永徽天子拍着大腿狂笑。 武正捉着李弘的手写字,听到天子的笑声,嫣然一笑:“弘儿,你阿耶很开心呢。” 李弘写完最后一笔,笑道:“阿耶高兴,一定是大唐得利了。” 万年宫毕竟是行宫,规矩没那么严,兼之自麟游县大雨之事后,天子格外怜爱武母子,臣子们也不好说什么。 反正,头最铁的尚书右仆射褚遂良,被丢在长安城的政事堂内,也就没人多事了。 永徽天子之乐,却不能公之于众,委实美中不足。 虽早就知道谋略之中有间术,可真正见诸奏折,还是首次。 范铮与陇西季氏联手,永徽天子倒不在意,季氏早就跌落凡尘,就是愿意起来取代其他世家天子也乐见其成。 想不到,朝廷费心费力都没让吐蕃内部斗起来,范铮小小的设计却让吐蕃起了隔阂。 妙的是,起初平淡无奇的话,经过众口铄金,哪怕农颂桑回转逻些城,也拦不住猜疑的种子发芽。 原本农颂桑合情合理的举动,在工布次松满带怀疑的目光下,指不定能分析出多少罪状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