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处置(三)  (第3/3页)
tent2'>    修士的价格大致上也呈现着越往边境越高的趋势。    同样是看家护院。    在冀县。    一年到头,一位天门境修士大概是五枚金元。    这价格还是有市无价。    到了北地边境。    要得翻翻才能起一个天门境修士。    同样,到了江南腹地亦或是直隶天子脚下。    那等地方。    就连普通的巡街虎都很可能是明法境修士的地方。    一般的天门境和普通人没啥区别。    也吃不了看家护院这碗饭。    所以对一些修士来说。    恐怕天下太平并不是什么好话语。    不提这些,只说王安之他们。    就王安之一句话。    让这些乡绅们原本到手的肥rou。    又立刻离开了嘴边了。    刘县令皱着眉头。    不顾天讯里一直不停发来的信息。    低声下气问道:“郎君有何指教。”    无论如何。    不说后面站着的那位王惊风。    就算是冀县的太原王氏的企业。    也足够让他低下头来。    好好聆听面前这个少年郎的想法。    王安之知道面前这位县令为什么低声下气。    他没有一丝骄横。    也没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反而提出了一个疑问。    “县令大人,您看这些流民如何处置?”    刘县令皱着眉。    按照自己的思路。    老实作答,“按照《大明律》被圈养者,从解救之日起,归属地管理。”    这也是他心中暗暗不爽的原因。    大明帝国对天下官员有一整套考核制度。    县令有县令的考核。    县丞有县丞的考核。    尚书有尚书的考核。    学士有学士的考核。    可以这么说。    下至大明帝国的小吏。    上至宰执。    帝国都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    能者上,不能者下。    这是洪武大帝时候就定下的规矩。    当然到了今天,里面的猫腻和龌龊更是难以想象。    但是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    每次大考,都是要他们命的时候。    每年一小结,三年一小考,五年一中考,十年一大考。    除了小结分为上中下三等外。    每次考第都会分为甲上,甲中,甲下,乙上,乙中,乙下,丙上,丙中,丙下九个等次。    这些等次都将成为一名官员是否晋升的依据。    两次大考甲上即可晋升。    两次中考丙下就得降职。    对刘县令来说。    县令的考核是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生实事等方方面面来进行考核的。    如户籍人口的增长。    县中秀才数量的增加比例。    亦或是此县上交国库的财富增速等等等等。    总共有三四千个指标考核着一位县令。    就拿这件事来说吧。    文家村的处置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流民入籍。    从数量上来说。    文家村原本就在冀县户籍上的人口只有几千人。    但是现在一下子增加了几十万人。    就算是放着整个冀县来说。    也相当于一下子增加了百分之几的数量。    流民的入籍从户籍增长的这项考核来说。    会让刘县令获得一个加分。    但是从长期而来。    会影响县令考核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数,那就是辖区内百姓的就业率(不提造反失县这种指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