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助我  (第2/2页)
>    至于其他人。    就说武昌吧。    就算他是一名天门境修士。    他去告官。    能不能最后活下来还是个问题呢。    要知道,文家村做的生意是黑石生意,所以他上交的利润也是黑色的。    至于流入的有多少到了朝廷手里,多少到了别人手里。    谁知道呢?    恐怕只有文家村的人知道了。    王安之说完。    也不看武昌等人。    反而鞠了个躬。    “请教习助我们!”    王敦苼等人听了。    也跟着做了此动作。    “请教习助我们!”    听到这话。    马林等人互相看了看对方。    “这小子,把我们也算进去了!”    他不由得笑骂道。    他拍了拍身上的叶子。    走了出去。    “您也出来吗?”    他突然发现王惊风竟然也跟着出去,不由露出了诧异。    这位老前辈可是平阳王氏的擎天柱一般的人物。    他出来,可把事情闹大了。    王惊风笑了笑,“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确实。    可能在武昌等人眼中惊天的大事。    但是在平阳王氏眼里,就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这可能也就是大明帝国底层人的悲哀了。    也是文家村人的悲哀了。    等到马林走出后。    倒是王敦苼先认出来王惊风。    尖叫了一下。    立马向王安之等人介绍。
    听到王敦苼的介绍,王安之倒是大吃了一惊。    这等存在,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就如同高中生军训来了个司令官一般。    这也太夸张了吧。    要不是王敦苼等人的身份都是了解的清清楚楚。    他都要怀疑哪个人是太原王氏族长的儿子了。    王惊风出现后,没有说其他的,只是对王安之说了一句,“我已经联系了翼城的王氏企业,这边的事宜全权有你做代表,他们将无条件配合你。”    听到这句话。    就算是王安之也不由得喜上眉梢。    翼城县的王氏企业。    听上去好像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样子。    但是要是如果仔细一查那可是非常了不得的存在。    太原王氏在山西布政司可以算得上是土霸王的存在。    它的势力贯通了政商学多个行业。    从政治角度来说。    山西布政司有三大巨头。    分别是布政司使,主管一地行政,一般为从二品的官员。    都指挥使司,主要管理山西布政司内所有的军事机构,并且,接受中央兵部、军督府等管理,与王安之所在前世的省级军区比较相似。这个职位只管军队事务,对于地方的其它事情一概不管。但是即使是管地方上所有的守备部队,那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的人了。    最后则是巡抚。巡抚与前两者不同,是中央派遣的官员。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洪武大帝时期,但是并不是现在这个职能。当年洪武大帝派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布政司,但是更多的是为了建都。到了永乐大帝时期,派出高级文官巡抚诸布政司,其目的是安抚天下。    待到后面几位帝王即位后,由于社会矛盾尖锐激化,大明帝国往江西、湖广、河南、山东、陕西诸省及宁夏、甘肃、辽东等诸边派驻文臣镇守,虽命“岁一更代”,但实际上却往往一驻几年或十几年,文臣出镇成为定制。巡抚主要负责督理税粮,救济饥民,安抚百姓。    尴尬的是,有时候巡抚的职能与布政司重合。    因此这也是地方上行政事物最重要的两个山头。    但是之所以说太原王氏在山西布政司势力庞大。    从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三大巨头基本上这几千年来。    都有一个姓王。    哪怕有时候这个王可能是琅琊王,甚至可能是寒门出来的王。    但是都有一个姓王。    这表明了朝廷对太原王氏的尊重。    太原王氏也投桃报李。    这么多年来,无论朝廷天子如何。    这山西布政司只有一位巨头姓王。    这就是政治的美妙了。    有一位,且只有一位。    这样的组合。    让山西布政司在几任天子期间,都是以稳定,纳税大省著称。    另外,太原王氏也很低调。    三位巨头中。    基本上没有出任过都指挥使,哪怕太原王氏有过任兵部尚书。    但是对于都指挥使,都是敬而远之。    好像远远离开军权一般。    但是这能认为太原王氏对军队没有掌握力吗?    对于这个问题,马林可有太多话说了。    军队的供给企业。    军方的一些大将。    等等等。    有太多,若明若暗与太原王氏有着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