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儿时偷趣以及其他乐趣(二) (第3/4页)
,是一种充满危险性的获鸟方式,但通常地面上会用被单接住从树上丢下的鸟儿,甚少导致雏鸟发生死亡,同时,也能直面老鸟,亲览树上风光,以及指挥树下的其余孩童,感受当领导者的滋味,也算是一种“垂危的美好”了。 所以那时的孩童,往往可以通过此法,来获取“鹩哥”(即野生八哥)、“老鸹”(即乌鸦)、“黄鹂”、“斑鸠”以及“椋鸟”(俗称灰啄木鸟)在内的诸多活鸟了,也因此能见识到种类不同的鸟蛋:比如白头翁的鸟蛋是“紫红色带芝斑”的,比如斑鸠蛋是完全“瑳白色”的,比如野生鹩哥的蛋是“幽绿色有雀斑”的,比如蜡嘴雀的蛋是“青白色带着斑点”… 而我与“掏鸟窝”的故事,至今仍有一件使我难以忘怀,这发生在很久之前,那时尚不会爬树的我,是周旋在树下,与其他人一样,纯属是个“接鸟接蛋者”的。依旧记得那时,当我接到“掏鸟者”的命令,便和其他人一起微微扽着软棉单子,想安全接下,从树上撂下的几个鸟儿。可由于这几个鸟儿刚出生不已,浑身仍然光秃秃的,甚至最多只有稀疏的几丛绒毛,便禁不住下坠的冲击,以及当时我们这些“接鸟接蛋者”也误偏了,所以全部没接住,全部被摔亡,一只只嘴角淌着腥血。 可能是那时,我们这些“接鸟接蛋者”心怀愧疚吧,便郑重的在树下泥土间,当场替它们挖了个坑,也小心翼翼的搁置它们的遗体,直至被新土完全掩埋好,形成它们的“坟冢(zhǒng)”。甚至,我们还“若有其事”的找了三根树枝,并用鲜土捏了点“贡品”,然后稳稳地的插在放在这些“新坟”前,紧接着,连续叩了三次首,用以表达内心的惭愧与悲伤。当然,虽然我们的哀悼仪式已经完毕,但事情还没完,因为当时这一切,都被树上的“掏鸟者”,也即是我的邻家小弟尽收眼底,所以事后,他还拿这件事笑话我们很久,很久。而我们自己,也笑话自己很久,很久,直到这件事被人们完全遗忘。 而“用弹弓打”,则是一种使用弹弓来获鸟的方式,那时,同村男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柄弹弓。而我,因为擅长收藏,所以我拥有着不同型号,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好几柄弹弓,至今仍被我压在箱底,成为对儿时的留念。 还记得当年,“弹弓”基本上都是全靠孩童们DIY制成,那时,市面上还甚少见到工业化的弹弓。而“弹弓”的制作流程,也很简单。对于“弹弓柄”,通常孩童会找根钢条,然后“中折左折左弯,右折右弯去多余”,“胸有成竹”的折成弹弓的形状,当然,也可寻根粗实耐用的柳树槎,削削减减,刻刻画画,就制成了“Y”形状的,略为粗糙的“弹弓柄”。 而对于“弹弓弦”,孩童们则以多根富有弹性的细长“机皮筋”,或黑黄色的“宽皮筋”来暂时代替,虽然会随着时间被风化,但也能勉强使用好长一段时间了,便深受当时孩童们的喜爱。而价钱嘛,“宽皮筋”一块钱两付,“细皮筋”一块钱十根,虽然并不贵,但当时的孩童,往往都没有什么零花钱,所以换一付新的“弹弓弦”,也需要积攒蛮久。 而对于“弹弓抛”,则主以真皮鞋皮为最,因为从真皮鞋上裁下的“弓抛”,稍微加工后,就能制成合适的形状,同时也十分防蛀耐用,可谓是“弹弓抛”的上等材料。 当然了,有了“弹弓柄”,有了“弹弓弦”,有了“弹弓抛”,还需要用绳子箍筋并箍紧。通常对绳子的选材要求是,结实耐用,不易断,所以一般以“涤纶封口线”或“金属扎丝”为最。 而弹弓的“子弹”,因为折损率很高,基本上一射就丢,所以当年的孩童们,用泥巴疙瘩来代替,具体是找来一大团潮湿的黄胶泥,然后混点麦糠,并耐心的滚成一颗颗大小合适的泥巴珠,最后晾晒一两天就能正常使用了,而“泥弹”的测试威力,也还不小哩。 当然,为了增加“弹弓”的美观性,那时的孩童,往往还会在“弹弓柄”上,用橡胶电线丝一圈圈的缠绕,以增加弓身光滑度,甚至还会在弓肚中放点“荧光粉”,并用胶带“裛好”(yì,指缠绕完全,不留死角),就是夜色霭霭时,能盈盈闪亮,以增加自身的逼格。 虽然现在,我已经渐渐见不到农村孩童,竞玩弹弓的景象了,也见不到孩童爬树掏鸟了,就像是我这拨孩童长大后,村里“传统”就断了层,或许是现在的小孩子,有了更好玩的娱乐了吧。但不管怎么说,孩童以伤害鸟儿而取乐的坏习惯,就应该少玩,甚至需要完全摒弃,毕竟当前的所有常见鸟儿,都被划分到“三有动物”(有益,有经济价值,有科研价值)里,需要人们时刻的温柔对待。保护鸟儿,需打小做起… 17、拍蜻蜓。 在很久以前,“拍蜻蜓”,也是nongnong夏日间,农村孩童最常竞玩的一种群体性游戏。通常选择在夏季阴雨将至之时,或天气暖曛的夏日傍晚,此时,地面上会有成群的蜻蜓低矮飞舞。因为宛如“恒河沙数”,所以披天盖日,满天都是蜻蜓。也因此会使捕获蜻蜓的几率加大,基本上随便用扫帚悠(指轻拍,触碰到)两下,就能打晕不少的蜻蜓。
而“蜻蜓”的玩法,通常是先用一根从扫帚上折下的细竹条,紧紧插到蜻蜓的屁股(即尾腔)中,然后孩童把持着,任蜻蜓乱飞,但因为有“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的存在,往往蜻蜓是逃不走的。 那时候,孩童们还不清楚蜻蜓是种益虫,也不知道蜻蜓以蚊虫为食,甚至也不了解狰狞的“虿(chài)虫”(蜻蜓的幼虫状态)为了变成翩翩蜻蜓,要蜕换了好几次皮,所以肆意的杀害了不少,但由于当时的蜻蜓数量大,繁殖多,也无甚影响,并不像现在这样,已经见不到大片蜻蜓群了,所以现在的蚊虫才那么泛滥与猖狂吧。 18、弄老鞥。 “老鞥(ēng)”,正确的称呼应该是“东方白点花金龟”,是一种腐汲性或食果蔬汁液的,群栖取食昆虫。 每年出现在春夏秋三季之时,所以农村的孩童,在这段时期内,在正在受到瘿(yǐng,此处指树瘤)害的病树上,或腐烂的瓜果蔬菜上,都能寻觅到它的身影。 因为“东方白点花金龟”起飞时,会发出“鞥鞥鞥”的声音,所以被诨称“老鞥”,寓意“声音宏大,且嘈杂。”而“老鞥”的玩法,与“玩蜻蜓”的方式相似,即在逮到“老鞥”后,用一根从扫帚上折下的细竹条,牢牢插到“东方白点花金龟”背颈的缝隙中,使之无法逃逸,同时,也十分健康的活着,不会让它出现太大的伤害。 所以“老鞥”在孩童的这种刺激下,往往会更加的“鞥鞥鞥”,但它只能原地飞舞,一般是好一会儿才能把身子晃动,然后借机飞走,所以,那时的孩童,往往能享受好一会儿的“鞥鞥”声。 当然了,因为“老鞥”身处腐败的环境下,所以特意寻它玩的孩童们,也能同时发现“豹纹蝶”(一种喜爱吸食树液,腐果,以及花蜜的,翅膀褐色如豹纹的食腐性蝶类),甚至天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