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劫粮 (第1/1页)
这个时代没有药物专利权之类的弱智概念,在程真的思维中,我有本事不偷不抢便得了你的药方,是我幸运你倒霉,大丈夫理应认裁。 当然,他相信佛子虽是女流,在这等事上必然比灵鹫寺的大和尚们豁达千倍。 这些丹药虽然珍稀,但对于身体素质与常人不可同日而语的高阶修士而言,作用已经不大了。 能够困扰修士的病症,大多来自内因而非外邪入体。 那么,为甚么各寺还要把这些主要外销的丹方珍而重之呢? 难道真的纯粹为着恰一些烂钱吗? 没错,这就是大部份三大寺高层的想法。 程真时常腹诽少林高层心思阴险,吃饭不干活。 但比起暗里诸般逐利手段层出不穷的另三寺,少林高层简直犹如菩萨下凡。 抬高药价,同时也藉此于公众心目中树立起寺庙高地位之类的心思,是不会被充当“面子”的佛子殿下所知的。 但当“面子”和“里子”产生冲突时,老和尚们会站在哪一边倒也不问可知。 程真有时也会为佛子的处境感到担心。 这小姑娘自小养尊处优,虽然心里尚算通透。 可与人争斗的经验不足,总是会吃点亏的。 因此程真决定,为灵鹫、金刚二寺的丹方另取一堆好名字,才拿出来卖,这样就不会惹人怀疑佛子等与少林亲善者泄漏丹方了。 一颗丹药,只要名字不一样,哪怕颜色一样气味一样连功效也一样。 你还是不能一口咬定它们是同一玩意儿。 不然就是平空污人清白,要下拔舌地狱的。 为甚么是卖,不是白送呢? 程真想要为少林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 先在灾区以极低价钱半卖半送,让人们意识到新丹药的价值与其余药物不同。 河神镇上,尚有余力买药的人不会太多。 因此待舆论一成,程真就会免费放送出一些丹药,助有需要的人领到药物。 长远的目的,在于既收救灾仁义之名,又能为日后少林真要营运类近业务时打好民心基础。 少林近年来被各门各派打压得要紧,分布各州各郡的产业,许多也被地方上有势力的修行者侵吞了。 若能借此机会,开设新的收入门路,改善少林入不敷支的状况,程真的生活自然也会变好。 他自然不会亲自去cao心药铺经营的具体事务,且找机会把主意抛出来,让明福他们去烦心好了。 次日,少林药铺门外挂起一张大旗,上书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 “明月起大力丸二文。” 两文钱,哪怕对流民而言也是可以负担的价格。 而大力丸这名字,听起来俗气,却不像骗人。 要是骗人的,怎么不编一个听起来就非常厉害的名头,唬得大家糊胡涂涂就买了? 例如超级无敌大力丸之类的,一听就知道是骗人的。 而大力丸三字,也并非程真胡诌,内里是有讲究的。 大力者,不一定单是指筋rou有力,内气有力,血行顺畅,都可称为大力。 灵鹫、金刚二寺的药方各有侧重,但均有一大共通点,就是能壮大内气,使外邪难侵。 少林持有的药方,多是偏向于辅助修行,日常内销而非外销。 因此众僧挂出大力丸的牌子后,眼见感兴趣询问者如此之多,无不大感惊奇。 “明真师兄,你的策略果然有效,故意不写清楚甚么是大力丸,引得大家的好奇心都起来了。” “我们挂着少林的名头在外,人们自然也不会觉得我们卖的东西,与那江湖骗子推销的大力丸是一路货色。” “这可不好说,刚才有几个老头把我拉到一边问道,这大力丸是不是床上用的那种,说是有朋友想要知道。” “现下金刚寺的粮站已派不出粮了,整座河神镇都把目光放到了我们少林身上。” “明真师兄果真十步一算,神智通天。” “只有一点美中不足,大旗上那八个大字虽有气势,却未免写得太丑了点。” 程真面不改色:“是明禄写的。” “唉,早就叫这小子多读点书了。” 药铺相伴几日,一众少林僧对程真的态度,早已从发现其本领时的敬畏疑虑,转化为亲切的敬爱之情。 大伙儿本就是自小一同长大的关系,加上程真平日全无架子,不争不抢,在众人心目中的高人形象渐渐地立了起来。 换作在灵鹫寺般自上而下早已烂透的寺庙。 众僧对出众的同辈若非逢迎跪舔,就是嫉恨痛恶,压根儿没有甚么平等交往的意识。 少林寺虽历经连番打击,心气未复,可骨子里的性儿却是没变。 以程真为核心凝聚起来的这群年轻人,即将于少林的未来担当重要角色。 如果不是发生了以下这件事的话。 四月二五,这旬第三日绵雨不止。 四公主的运粮队遣来信使,山洪暴发,道路断绝,第一批粮车暂时滞留山野。 这消息对如今的河神镇而言,无疑是致命一撃。 城内的粮食早就开始见底。 一些群众不敢攻撃闭仓守粮的官府,把派不了粮食的佛门诸寺当成了泄愤对象,日夜在街道上咒骂不休。 曾经展现过充足粮食库藏的金刚寺,自然被骂得最凶。 一些没有被抓进去的灵鹫僧人,混在人群中向药铺丢石子,连程真也很难在不伤及无辜的前提下制住他们。 两名辛勤为灾民发药的扫地僧,被石头砸中脑袋至今仍然卧床。 如果粮食滞留道上的消息传出,这段日子的努力,以及程真设想中对未来的谋划,均将成为泡影。 老首座沉痛不语。 明禄明寿等空自慌张,无所建树。 明福则开始盘算,如何能找回金刚寺日前失窃的粮食作应急用。 只有程真沉思半晌,一言惊醒梦中人: “这是劫粮之计!” 众僧无不惊诧,纷纷瞧向背起扫帚,拍去掌上灰尘的明真师兄。 “自古而来,粮运之事只要生出延误,便必然惹来窃盗目光。” 程真叹息一声: “而且,你们是不是忘记了本寺某位大敌的名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