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36.济安 (第1/3页)
,大隋说书人 第437章436.济安 《丑娘娘》这个单口相声的笑点确实是很多。 原本是天上六仙女,结果下凡时投了个夜叉胎,导致容貌奇丑无比。 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玩的反差。 再加上反差之下,六仙女那大智若愚的智慧,以及回宫后那种颇有些后世装x打脸的反差搞怪剧情。 一个时辰的功夫,当道士的醒木落下时,包括李世民在内,三人心里都有股意犹未尽之意。 不过,懂行的兄弟俩知道道长的规矩。 眼瞧着对方起身拱手作揖了,也不说半点逼迫之言。并且,似乎为了照顾李世民的情绪,阎谦还专门对满眼“这孙子怎么不说了”情绪的李世民解释道: “世兄,这是道长这说书时的规矩。一个故事,每一场只说半个时辰,一天两场。不能多说,因为道长就指望把这个故事拉长,好赚些茶水辛苦钱。还请世兄莫要见怪才是。” 自从来书馆听书后,他见过太多太多因为道长总是卡在最关键的地方而结束,闹的不开心的听众了。 不过能不开心的听众也都是因为第一次来。 多来几次后,熟稔了,也就知道,道长天天就指望这种故事来勾人,卖茶水钱。 自己也犯不上砸人家的生意。 更何况,每日半时辰书说完,在下午开场之前,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和友人聊天也好,躺在这种很舒服的藤椅上休息也罢,没人会多说什么。 道长不卖酒,而就着茶,大家聊的一些话题也相当文明,颇有些文人聚会的意思,待着也舒坦。 而听到这话,李世民先是把这种奇怪的规矩消化完,看了一眼从台子上面下来的道人,对阎谦点点头: “多谢贤弟,为兄知晓了。” 这时,李臻已经走了过来。 按照规矩,阎立德认识李臻,也认识李世民,所以大家互相认识介绍的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遂,起身: “道长,好久不见。” 李臻笑呵呵的点点头: “立德兄,好久不见。” 说着他一拱手,对着这个后面也跟着该哭哭该笑笑的将军问道: “这位将军是……” 阎立德刚要回答,忽然,李世民自己起来了,微微一拱手: “在下李济安,军中任职,是立德世兄的表弟。” “……” 阎立德眼里闪过了一丝错愕。 不过他立马明智的闭嘴了。 而李臻听到这个名字后,翻来覆去的在脑子里也不记得有这么一号“历史人物”,不过也不能小觑。 看这人的年纪,和自己岁数差不多,可能会大一些,但绝对不多,可身上那件铮亮铮亮的铠甲,上面的鳞片错落细密,鼓起来如同一道又一道的沟壑山堎。 这是山文甲。 能穿这种铠甲的,通常都是在非常庄重的场合才穿。 而且还不能乱穿。 比如秦琼那件山文甲,作为从六品建节尉,他的山文甲要比眼前这个李济安战裙短上两寸。 说明这个年轻人是有官职的,而且官职比秦琼还要高。 如此年纪,竟然做到了六品以上的官员,无论军功是自己拿命拼来的,还是靠着家里面攒起来的,都说明这人不是什么简单的货色。 想想也对……能和阎家俩铁憨憨称兄道弟的,在怎么次,也不会差到哪去。 于是客气拱手: “贫道守初,见过李将军。” 这时,小伙计很有眼力见的又给重新换了一壶茶。 李臻正要落座,想着和兄弟俩寒暄寒暄……这几天就收了眼前这位的十文钱,生意做的稀碎。阎家这俩兄弟人脉广,好歹带点人过来听听书。 忽然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影。 老杜。 手里提着个包袱的杜如晦直接走了进来。 “道长……呃。” 当看到书馆里还有外人后,杜如晦先是一愣,不过能看得出来,老杜心里装着事,没什么寒暄的意思。 等三人都看过来后,他只是礼貌的点点头,接着快步朝着李臻走了过来: “快来看看,是这种不是?” 说着,他打开了包袱,里面装着五条色泽金黄的熏鱼。 走进厅堂后,对着三人一拱手,但没任何交流的意思,来到了一处角落桌子上,等和三人说了声“少陪”的李臻走过来后,把包袱往桌子上一铺,直接低声道: “这五条鱼分别熏了三、三个半、四、四个半、五个时辰。” 一边说,他一边拿起了那条看起来颜色最深,也是最干瘪的鱼干。 用手指骨节“绑绑”敲了两声后,说道: “我刚才试了一下,根本咬不动。后来掰掉了一块,用水泡了。泡了大概半个时辰,这鱼rou直接就碎了。味道基本吃不出什么鱼味。” “嗯……” 李臻应了一声,接过了那鱼干。 这就是熏和蜡的区别了。 如果是腊鱼,虽然质地坚硬,但用水泡发后却可以重新焕发生机变得柔软。但熏过头的鱼,确确实实质感已经脱离了rou的范畴,碎了也是正常。 说穿了,老杜太急于求成。 如果同样熏两个时辰,挂起来慢慢风干,那么无论过多少时日,反倒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嘛…… 他知道老杜的意思,掰掉了一条鱼rou丢嘴里,一边嚼一边说道: “其实这样就是没鱼味,但保存的时间却能长一些。你看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