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八章:居安思危,衣冠北渡 (第2/2页)
睑微微低垂地望着重书于身前纸张之上的两行字迹,随即不由得低声喃喃自语道。 近半刻钟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渐渐自心头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来,随即不由得再度抬头望向京师长安所在方位。 ‘若能得颍川陈氏、颍川荀氏倾力相助。’ ‘修筑新女祁城以及修建新官道所面临的钱粮危机当可大大缓解矣。’ 许奕凝视着京师长安所在方位低声喃喃自语道,略显深邃的目光似是能够穿透千山所隔般直达长安。 话音落罢。 许奕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随即稍作定神再度望向身前那封写满佛教经文的密信。 ‘信使携漠北捷报再抵京师。’ ‘百官再度相争于朝堂之上。’ 随着短短两行字迹渐渐重书于身前纸张之上。 许奕手中那杆宛如游龙般不断地游走于其身前纸张之上的狼毫笔忽然悬停于身前纸张寸许之上。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 ‘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全歼尸逐王哈曼所率万五千匈奴大军之事尚未平息。’ ‘大败浑邪王坚昆、新日王兀吐司所率四万匈奴联军之事已临京师。’ ‘此番百官相争于朝堂之上,即为以匈驱匈之策相争,亦为国本相争!’ 许奕顿住手中宛如游龙般的笔锋,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几分,随即轻笑着低声喃喃自语道。 话音落罢。 许奕本就笔挺的腰背不自觉地再度笔挺些许,随即稍作定神再度望向身前那封写满佛教经文的密信。 ‘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董平贵率先发难大驳以匈驱匈之策。’ ‘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楚文善出列陈言力谏以匈驱匈之策。’ ‘......’ ‘武英殿大学士敬永贤、东阁大学士庞启帆、文渊阁大学士上官鹿力驳以匈驱匈之策。’ ‘文华殿大学士姜志宏、华盖殿大学士温复、谨身殿大学士姚延津力谏以匈驱匈之策。’ ‘......’ ‘户部尚书田易初......’ ‘吏部尚书王贤林、刑部尚书王成林......’ ‘......’ ‘国本之争毕,陛下亲允以匈驱匈之策。’ 随着许奕手中笔锋宛如游龙般不断地游走于身前纸张之上。 原本藏身于一行行佛教经文内的真正密信亦随之逐一跃然于许奕身前纸张之上。 待重书至‘国本之争毕,陛下亲允以匈驱匈之策。’时。 许奕眼睑不由得微微低垂些许,连带着手中那杆宛如游龙般不断游走于身前纸张之上的狼毫笔亦是不由得再度悬停于纸张寸许之上。 ‘正德亲允以匈驱匈之策。’ ‘尔现如今为保身后名,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矣。’ 许奕眼睑微垂地凝视着重书于身前纸张之上的数行字迹,随即不由得低声喃喃自语道。 大周祖训:戍边藩王下设三大护卫营,每营兵力至少三千、至多七千。 而这便意味着天下未曾彻底大乱前。 纵使许奕现如今已然身为三珠亲王,其所拥兵马数量仍为至多不超过两万一千人。 亦正因此。 许奕方才会急于上疏以匈驱匈之策。 所谋所图。 无非皆是为了消除私设朵颜左卫、朵颜右卫所带来的隐患罢了。 事实上。 纵使正德帝不允许奕所上疏的以匈驱匈之策。 许奕最终仍会坚持设立朵颜左卫、朵颜右卫。 至于私设朵颜左卫、朵颜右卫所带来的种种隐患。 许奕早在设立朵颜左卫、朵颜右卫之初便已然定下种种应对之策。 归根结底。 私设朵颜左卫、朵颜右卫固然会为许奕带来数之不尽的麻烦。 但相较于设立朵颜左卫以及朵颜右卫所带来的诸多好处而言,那些麻烦又算得了什么? 亦正因此。 待许奕自密信中得见‘国本之争毕,陛下亲允以匈驱匈之策。’等字眼时。 许奕面上虽不显丝毫波澜,但心中却无疑悄然落下一块大石头。 ‘正德此举为权宜之计也好。’ ‘为保身后名而无所不用其极也罢。’ ‘此事于吾而言终归不失为一好事。’ 许奕眼睑微微低垂地凝视着重书于身前纸张之上的数行字迹,嘴角不由得悄然上扬几分,随即轻笑着低声喃喃自语道。 话音落罢。 许奕并未再度急于自晋王许镇所书一行行佛教经文中破译真正的密信,反而是缓缓放下手中狼毫笔。 随即稍作定神,眼睑微微低垂地反复细阅着方才重书于身前纸张之上的一行行崭新字迹。 以匈驱匈之策的最终结果固然极其重要。 但因以匈驱匈之策所引发的朝堂之争亦极其重要。 ‘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董平贵,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楚文善。’ ‘......’ ‘武英殿大学士敬永贤、东阁大学士庞启帆、文渊阁大学士上官鹿。’ ‘文华殿大学士姜志宏、华盖殿大学士温复、谨身殿大学士姚延津。’ ‘......’ ‘户部尚书田易初、吏部尚书王贤林、刑部尚书王成林、济阴郡王。’ 随着一个又一个官职以及人名不断地自许奕口中徐徐而出。 许奕心中对现如今朝堂形势的认知亦随之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一刻多钟的时间匆匆而逝。 待将朝堂现如今的形势逐一细细梳理一番后。 许奕遂渐渐自心头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来,随即稍作定神再度望向身前那封满是一行行佛教经文的密信。 ‘以匈驱匈之争方毕。’ ‘朝堂之上再起赐珠、拜将之争。’ ‘......’ ‘......’ ‘陛下特允汝以三珠亲王之身。’ ‘享五珠亲王之俸禄、食邑等。’ ‘另赐汝永业田千顷、盐额万石。’ ‘......’ ‘......’ ‘朝廷特汝为抚军大将军。’ ‘特允汝自漠北战场之上见机行事。’ ‘且汝所率兵马不受李光利那厮辖制。’ 随着许奕手中宛如游龙般的笔锋不断地游走于其身前纸张之上。 原本藏身于一行行佛教经文内的真正密信亦随之逐一跃然于许奕身前纸张之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