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八章:居安思危,衣冠北渡 (第1/2页)
酉时近半。 烈日半西隐,晚霞初映空。 燕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许奕面色平静似水地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 略显深邃的目光虽凝视着京师长安所在方位。 但原本潜藏于眼底最深处的些许急迫之色却不知自何时起便已然了无踪迹。 与此同时。 许奕脑海中更是好似走马观花般快速闪过这一路行来时的点点滴滴。 复大半刻钟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渐渐自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来,原本略显深邃地凝视着京师长安所在方位的目光亦是不由得再度深邃几分。 ‘正德命不久矣又何妨?’ ‘许雍即位大统又何妨?’ 许奕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略显讥讽的笑意,随即不由得低声喃喃自语道。 话音落罢。 许奕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似是欲将脑海中残存的万千杂乱思绪通通驱逐出脑海般。 十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毫不留恋地收回望向京师长安所在方位的目光,稍作定神后再度望向身前那封写满佛教经文的密信。 随即提起狼毫笔轻点数下墨汁后再度于身前宣纸之上不徐不疾地破译着藏身于一行行佛教经文内的真正密信。 ‘信使携漠北捷报抵达京师,由芳林门守备校尉亲自护送至皇宫。’ ‘陛下于紫宸殿御书房亲自面见信使,信使离宫后陛下降旨三日不朝,并移驾紫宸殿为汝诵经祈福三日。’ ‘......’ ‘汝所呈漠北捷报部分内容忽然自皇宫大内传出。’ ‘百姓闻之无不以汝为傲,茶余饭后多为漠北战事。’ ‘......’ ‘因白莲教聚众数十万霍乱汝南郡之事所引发的物价疯涨之势亦因汝所呈漠北捷报而得以遏制。’ ‘为此。’ ‘京师百姓为汝立长生牌位祈求福寿者数之不尽。’ ‘......’ ‘此外。’ ‘因汝所呈漠北捷报部分内容忽然自皇宫大内传出之缘故。’ ‘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举家迁徙至京师的名门望族、富甲商贾多有心中思动者。’ ‘短短两三日间,或明或暗登门拜访者便已然多达三十余人。’ ‘......’ ‘......’ 随着许奕手中笔锋宛如游龙般不断地游走于身前纸张之上。 原本藏身于一行行佛教经文内的真正密信亦随之渐渐跃然于许奕身前纸张之上。 待自晋王许镇所书密信中得知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举族迁徙至京师的名门望族、富甲商贾中多有心中思动者。 且短短两三日间,或明或暗登门拜访者便已然多达三十余人的消息后。 许奕眼睑不由得微微低垂些许,连带着手中那杆宛如游龙般不断游走于身前纸张之上的狼毫笔亦是不由得悬停于纸张之上。 ‘正德杀鸡取卵、竭鱼而泽,实乃自取灭亡之道。’ ‘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名门望族、富甲商贾过激之下心神思动亦不足为奇。’ ‘此事于吾燕地而言倒亦不失为一场泼天富贵矣。’ 许奕眼睑微垂地缓缓抬头望向京师长安所在方位,随即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勾勒出些许略显讥讽的笑意。 话音落罢。 许奕目光略显深邃地望着京师长安所在方位意味难明地笑了笑。 随即毫不留恋地收回望向京师长安所在方位的目光再度望向身前那封写满佛教经文的密信细细向下阅之。 ‘时隔三日,朝会重启,百官相争于朝堂。’ ‘文华殿大学士姜志宏、华盖殿大学士温复、谨身殿大学士姚延津相继出列奏对。’ ‘此三人无不无不旗帜鲜明地诉请朝廷为汝破格赐珠三颗。’ ‘......’ 随着许奕手中笔锋宛如游龙般不断地游走于身前纸张之上。 原本藏身于一行行佛教经文内的真正密信亦随之再度渐渐跃然于许奕身前纸张之上。 ‘文华殿大学士姜志宏、华盖殿大学士温复、谨身殿大学士姚延津。’ 许奕手中宛如游龙般不断地游走于身前纸张之上的笔锋忽然再度悬停于身前纸张寸许之上。 随即眼睑不由得微微低垂些许地低声喃喃自语道。 近半刻钟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渐渐自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来,随即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几分,勾勒出一抹颇显意味难明的笑意。 ‘文华殿大学士姜志宏、华盖殿大学士温复、谨身殿大学士姚延津旗帜鲜明地站队于吾。’ ‘此事所释放而出的信号已然足以令出身于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名门望族的官吏做出最终抉择。’ 许奕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难明的笑意,随即不由得轻笑着低声喃喃自语道。 显然。 相较于朝廷破格为其赐珠三颗这等‘小事’而言。 许奕无疑更为看重因朝廷破格为其赐珠三颗这等‘小事’而引发的朝堂之争!甚至于国本之争! 话音落罢。 许奕轻笑着摇了摇头,似是欲将萦绕于脑海中的万千思绪统统驱逐出脑海般。 十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渐渐收敛嘴角那抹意味难明的笑意,随即稍作定神后再度望向身前那封写满佛教经文的密信。 ‘朝堂之争以朝廷为汝赐珠三颗而终。’ ‘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举家迁徙至京师的名门望族、富甲商贾亦因此心思大定。’ ‘短短一两日的时间里,或明、或暗登门拜访者不计其数。’ ‘而一众或明、或暗登门拜访者则尤以两人最为心诚。’ ‘一为出身于颍川陈氏的当朝工部右侍郎陈忠泽。’ ‘一为出身于颍川荀氏的当朝太常寺卿荀铭训。’ ‘.......’ 随着许奕手中笔锋宛如游龙般不断地游走于身前纸张之上。 原本藏身于一行行佛教经文内的真正密信亦随之逐一跃然于许奕身前纸张之上。 待身前纸张之上重书出两个隐隐有着些许印象的名字后。 许奕手中那杆宛如游龙般不断地游走于身前纸张之上的狼毫笔不由得再度悬停于身前纸张寸许之上。 ‘颍川陈氏,颍川荀氏。’ ‘工部右侍郎陈忠泽,太常寺卿荀铭训。’ 许奕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