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章:四方寂静,玄甲先登 (第2/2页)
有人浑身上下遍布鸡皮疙瘩。 有人身躯颤栗不止。 有人连连赞叹。 有人瞠目结舌。 有人心生无尽惋惜之意。 更有人心生无尽窝火之意。 其中尤以许锡林、许璟祈二人面色最为复杂。 ‘差一点点!’ ‘只差一点点!’ ‘但凡许奕今日胆敢接那群老卒、稚童哪怕一言!’ ‘吾便可状告其大逆不道!心有不臣之意!’ ‘可惜!着实可惜啊!’ 许锡林心中满是可惜与恼火。 而在其身旁。 代王世子许璟祈则缓缓闭上双眼。 心中满是无力地暗暗想道:‘如此相答。’ ‘即抚老卒之心,又励稚童之志。’ ‘且安朝堂之心,除后顾之忧患。’ ‘燕王奕,多智近妖。’ ‘祈,何时方可与之比肩?’ 一时间。 四方观礼台当真是满是人间百态。 王大营校场点兵台上。 许奕不动声色地将下方大半神色尽收眼底。 老卒之言诚然令人心喜。 但谨慎如许奕,又岂会看不出那令人心喜的背后所暗藏的巨大隐患。 若非其应对得当。 他日金銮殿上必然满是弹劾于其的奏章。 若非其对居养院掌控之力远超他人想象。 心知方才之言只不过是老卒们由衷而发。 否则此时定会深感腹背受敌。 “擂鼓!” “玄甲入校!” 许奕略作定神,随即沉声下令道。 “燕王有令!玄甲入校!” “燕王有令!玄甲入校!” “燕王有令!玄甲入校!” 话音落罢,战鼓声再起。 不多时。 隆隆马蹄声自校场四方传至。 闻得马蹄声的一瞬间。 四方观礼台上数万之众无不神情一震。 定神望去。 只见滚滚铁甲洪流携无尽肃杀之意自四面八方奔涌而来。 无需细察。 便可见那马背上的骑卒神情何等之一致。 无需细看。 便可见那奔涌而来的匹匹战马前行之步调何等之一致。 “精锐!” 刹那间,无需商议,数以万计的观礼者心中齐刷刷地冒出精锐二字。 片刻后。 六千铁骑奔至校场点兵台左侧。 千名他营士卒引领着数千战马快速地朝着四方散去。 徒留下五千内衬红袍,外披黑甲的玄甲营士卒于点兵台左侧列出一个又一个整齐划一的军阵。 “禀燕王!” “玄甲营五千将士齐至!” “静候王命!” 一身漆黑甲胃,身披赤红披风的屈宝田踏步出列,抱拳相禀。 与一众士卒有所不同的是。 屈宝田等将领所着甲胃皆为十六个部分组成。 即:锻打铁胃、肩吞、披膊、护臂、袍肚、胸甲、裙甲、胫甲。 护项、笏头带、束甲绦、护心镜、衬甲袍、前裆、后鹘尾、战靴。 而普通士卒所着甲胃则是由八个部分组成。 即:披膊、袍肚、胸甲、裙甲、铁胃、护项、束甲绦、笏头带。 也正因此。 此类甲胃亦被口口相传为半甲。 然而。 能得半甲者。 已然可配精锐二字。 殊不知大周大半军伍,莫说着半甲了,即使是皮甲、竹甲都没几件。 而玄甲营士卒所着五千半甲。 千甲来自于代王许启。 千甲来自于辽王许衍。 余者皆来自于中枢正德此番所赏。 王大营观礼台上。 许锡林、许璟祈二人面色各异地凝视着下方那一个又一个整齐划一的军阵。 以及军阵士卒身上那闪烁着幽冷寒光的半甲甲胃。 二人虽面色各异。 但心中却同是五味杂陈。 “五千玄甲营精锐铁军。” “若是再算上燕王就藩时‘朝廷’所予。” “以及燕王所铸。” “燕王当拥甲军六千余。” “如此算来。” “燕王麾下当着甲三成有余啊。” 许璟祈凝视着下方军阵,口中不由得低声喃喃道。 “三成有余的着甲率.......” “何其之恐怖啊。” 许锡林闻言不由得有感而发。 “是啊。” “如此看来,燕王殿下此番出征漠北定能收获不菲。” 许璟祈满心无力,但面上却不漏声色地回答道。 “唉。” 数息后。 许璟祈、许锡林二人相视长叹。 不知不觉间。 就藩尚不足一年的燕王奕。 其明面所拥甲胃数量已然远超代、辽两王。 偏偏。 其所拥甲胃中的三成出自于代、辽两地。 ...... ...... 许璟祈、许锡林作何感想。 许奕并不知晓。 即使知晓了亦不会多做理会。 其今日之所以命玄甲营着甲列阵。 根本目的之一便在于秀一秀自身实力。 进而威慑部分宵小,令一众宵小明白,其拥有着随时可掀桌子的实力。 从而更顺利地达成一部分既定计划。 至于自身所展现出来的这部分实力是否会遭到朝堂猜忌。 于这一点上。 许奕从未有过丝毫担忧之情。 归根结底。 无论是五千半甲也好,数万战马也罢。 皆为朝堂上下心知肚明之存在。 至于布面铁甲与铁浮屠...... 其若无失心疯,定然不会此时展露于世人眼前。 “先登入校!” 王大营校场点兵台上。 许奕面朝屈宝田微微点头,示意其原地待命。 随即再度沉声下令道。 “燕王有令!先登入校!” “燕王有令!先登入校!” “燕王有令!先登入校!” 话音落罢。 校场四方瞬间传来隆隆脚步声。 八千先登营士卒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自校场四方徐徐而入。 此营满员万人,且皆为骑兵。 位于校场四方观礼台下的千名传令兵,皆是出自于此营之内。 另有千名士卒于校场外驻守。 故而此地仅出现八千人。 然而此八千人虽身无存甲,胯下亦无战马。 但其所表现出来的压迫力却丝毫不输玄甲营。 尤其是那整齐划一的步伐。 其声直冲云霄、其势直撼大地,其力更是直抵人心。 纵无铁甲相着,亦无战马相伴。 但却无一人胆敢小觑于其。 不多时。 八千先登营士卒于校场中心相汇。 结成规模更大、气势跟盛之军阵后。 随即朝着点兵台徐徐前行。 一时间。 四方观礼台一片死寂。 天地间更是除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外,再无他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