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_第三百六十章:四方寂静,玄甲先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章:四方寂静,玄甲先登 (第1/2页)

    王大营校场点兵台。

    许奕不动如山地端坐于太师椅之上。

    深邃的目光缓缓打量着四方观礼台。

    不多时。

    大纛不徐不疾地抵至点兵台旁。

    “擂鼓!”

    “升纛!”

    许奕略作定神,随即自太师椅起身沉声下令道!

    “燕王有令!”

    “擂鼓!升纛!”

    声音层层传递之际。

    隆隆战鼓声悄然炸响于校场之上。

    闻得军令与战鼓声的一刹那。

    东方观礼台上那数不清的白发老卒默默擦去眼角泪痕。

    随即颤颤巍巍地与身周袍泽互相搀扶着自观礼台起身。

    红肿着双眼神情肃然地凝视着那正缓缓升空的燕字大纛。

    曾几何时。

    他们也曾聚于燕字大纛下。

    为身旁袍泽。

    为身后故土。

    为故土中的妻儿老小。

    而抛头颅、洒热血。

    现如今。

    燕字大纛依旧昂扬于天。

    而他们却已然垂垂老矣。

    再不复当年之勇武。

    再难提起当年之兵刃。

    然。

    那一颗流着guntang鲜血的心。

    却始终不曾熄弱哪怕一丝一毫。

    ‘冬!’

    ‘冬!冬!’

    ‘冬!冬!冬!’

    隆隆战鼓声中。

    东方观礼台上的万千目光渐渐偏移至点兵台之上。

    方止住不久的泪水再度夺眶而出。

    若无新王,何来老卒?

    许是受东方观礼台影响。

    原本稍显喧闹的西方观礼台渐渐趋于平静。

    数不清的稚童呆呆地仰头望向那正缓缓升空的燕字大纛。

    其虽不明身周父母长者为何纷纷闭口不言,身躯更是止不住地颤栗。

    但当他们抬头望向那正缓缓升空燕字大纛以及那立身于高台之上不动如山的黑色身影时。

    他们恍忽间好似看到了尸山血海。

    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身影手持染血利刃。

    紧紧跟随着那杆燕字大纛不断地冲锋、杀敌、冲锋、杀敌。

    萦绕于耳旁经久不散的隆隆战鼓声以及隐约可闻的老卒哽咽声。

    令他们一时间难以分辨那究竟是幻觉还是真实。

    或许。

    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

    唯独只有那发麻的头皮以及遍布全身的鸡皮疙瘩才是真。

    说时迟、那时快。

    不多时。

    燕字大纛彻底定格于半空中。

    风儿吹过偌大燕字大纛,瞬间传来道道铮铮之声。

    王大营点兵台之上。

    一身墨玉色藩王常服的许奕缓缓上前两步。

    随即面朝燕字大纛深深拱手一拜。

    其身后数将。

    紧随其后,无言重重抱拳,深深弯腰相拜。

    刹那间。

    东方观礼台上万千白发老卒强忍眼中热泪。

    无言抱拳深深一拜。

    西方观礼台。

    见此一幕。

    无论男女老少,皆是头皮发麻,浑身上下遍布鸡皮疙瘩。

    随即或拱手、或抱拳、或跪地叩首。

    虽礼各不相同。

    但这一刻心却格外地一致。

    南北两座观礼台上。

    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权贵、世家大族、豪强乡绅以及商贾们。

    见此一幕无不目露惊骇之色。

    其中尤以许锡林、许璟祈二人为最。

    ‘居养院、沮阳院。’

    ‘居养院!沮阳院!’

    ‘居养院!

    !沮阳院!

    !’

    ‘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

    !’

    ‘原来这才是你大举兴建居养院,以及此番广邀老卒与稚童的最终目的!

    !’

    许璟祈面上难掩惊骇之色,心中更是如翻江倒海般惊不断地掀起惊天骇浪。

    王大营校场点兵台。

    许奕缓缓起身,再度挺直了腰背。

    与此同时,战鼓声停。

    东方观礼台上。

    万千白发老卒终是难抑心中激奋。

    “若王有令!卒愿以残躯报王恩!”

    一肩夹拐杖,满头灰白发丝的老卒满脸涨红地高高举起手下拐杖。

    此言一出。

    难抑心中激奋的万千老卒好似溺水之人终遇救命稻草般。

    争先恐后地宣泄着那近乎令人窒息般的激奋之情。

    “若王有令!卒愿以残躯报王恩!”

    “若王有令!卒愿以残躯报王恩!”

    “若王有令!卒愿以残躯报王恩!”

    “......”

    “......”

    西方观礼台。

    方不过羊角之龄的严良喜见此一幕再难抑心中颤栗。

    “若王有令!小子愿弃笔投戎!如叔父般为王抗纛!为王抛头颅!洒热血!”

    话音落罢。

    严良喜虽身仍颤栗不止,但心中却格外地畅快!

    其言如雷,震于一众稚童内心最深处。

    “若王有令!小子愿弃笔投戎!如叔父般为王抗纛!为王抛头颅!洒热血!”

    “若王有令!小子愿弃笔投戎!如叔父般为王抗纛!为王抛头颅!洒热血!”

    “若王有令!小子愿弃笔投戎!如叔父般为王抗纛!为王抛头颅!洒热血!”

    刹那间,道道稚嫩但却充斥朝气与活力之声与东方观礼台上那道道苍老但却充斥着坚定与肃杀之声正相呼应。

    直看的南北两座观礼台上的一众权贵、世家大族、豪强乡绅们无不头皮发麻。

    王大营校场点兵台上。

    原本神情肃穆地静待一众老卒宣泄一空的许奕忽然闻得西方观礼台所言。

    神情不由得微微一愣,心中更是充满了莞尔之意。

    其怎不知,王大营中有那般多的扛纛士。

    片刻后。

    眼见一众老卒心中激奋宣泄大半。

    许奕立身于校场点兵台之上,手掌微微下压。

    不多时,满是激奋之言的东西两方观礼台渐渐趋于平静。

    “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

    “凡国遇大事,男必在祀与戎泯躯祭国。”

    “即燹骨成丘,溢血江河。”

    “亦不可辱国之土,丧国之疆。”

    “士披肝沥胆,将寄身刀锋。”

    “帅槊血满袖,王利刃辉光。”

    “吾不分老幼尊卑,不分先后贵贱。”

    “必同心竭力。”

    “倾黄河之水,决东海之波。”

    “征胡虏之地,剿匈奴之xue。”

    “讨欺汝之寇,伐蛮夷之戮。”

    “遂沧海横流,而立身无愧。”

    “任尸覆边野,唯精魂可依。”

    待四方观礼台彻底归于寂静。

    许奕之言如平地起惊雷般炸响于王大营内。

    话音落罢。

    四方观礼台下千名传令兵皆面色涨红,直感口干舌燥。

    身躯更是颤栗不止。

    东西两方观礼台上。

    一众白发老卒、羊角稚童心中方消去大半的激奋瞬间重燃心头。

    南北两座观礼台上。

    有人头皮发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