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为华夏之崛起而读书! (第2/2页)
孔承墨与柯鸿威的笑容也是僵硬在了自己的脸上,相比于杜宁的“为华夏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的立言明志简直显得微不足道! 众多孔家学子与柯家学子都心生不好的预感,感觉杜宁的立言明志可以撼动比孔承墨更多的刹胆钟,哪怕他们心里很不愿意相信,都情不自禁的往那一方面去想。 田飞鹏和傅岳二人迅速对视一眼,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流露出了看到希望的表情。 一股无形的文胆力量四散开来,撼动刹胆钟。 “冬!冬!冬!” 刹胆钟接二连三的发出共鸣声音,每一口钟声的响起,都仿佛可以撼动每一个人的心灵。 仅仅是片刻之间,刹胆钟响起了五声,但还在继续奏响。 “冬!冬!冬!” “刹胆八鸣!” “追上来了!” “好!” 人群中响起阵阵叫好声,让孔承安很难忍住自己的情绪,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了。 “冬!”第九道刹胆钟声响起。 柯鸿威和柯家人万分紧张,担心会响起下一道刹胆钟,那样一来就是杜宁反超柯鸿威了。 就在他们这么想的时候,第十道刹胆钟“冬”的一声敲响。 柯鸿威差点就要站不稳自己的双脚,不敢相信杜宁会后来居上反超他,这简直就是对他的一种打击。 与此同时,孔承墨的胸口一阵激烈起伏,即便是尽量保持着自己的冷静,也感觉自己的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似的非常难受。 观众席位上的叫好声更是激烈,大多数都是云国人。 这样一来的话,杜宁就不会输给孔承墨,那么今日这场诸国文会的魁首也就是非杜宁莫属了。 许多云国人为杜宁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哈哈……” 范河山大笑起来,杜宁这一回可真是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惊喜,原以为杜宁必输无疑,没想到事情居然还会有如此惊人的反转。 “可恶!杜宁算个什么东西!区区一个云国的学子,凭什么可以撼动和我一样数量的刹胆钟!” 孔承墨在内心低吼,身为至圣世家的读书人,可不能忍受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冬!” 第十一道刹胆钟响起。 这一瞬间,全场所有人都呆若木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刹胆十一鸣!我没听错吧!居然是十一道刹胆钟响起!”有人大叫起来。 “不可能!这根本不可能!杜宁怎么会做到这种事情!” 孔承安发出了歇斯底里一般的怒吼,他简直是目眦欲裂,怒发冲冠,甚至是气急败坏。 “怎……怎么会……” “不……不可能……” 孔承墨和柯鸿威都先后张大了自己的嘴巴,不可思议的看着杜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孔家人与柯家人则是气得不行,原本是胜券在握,居然被杜宁如此翻盘,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 田飞鹏与傅岳二人看到孔家人和柯家人一个个都被惊呆了的模样,心里别提是有多么解气。 “好样的!不愧是我云国的镇国侯!” “这是我云国麒麟!人族麒麟!将来必成大儒,甚至有封圣之资!” “天佑云国!天佑人族!” 观众席上传来阵阵激动之极的吼声。 就在众人以为刹胆钟声就要结束之时,又听“冬”的一声,第十二口刹胆钟也响了起来。 点评席位上的众多大儒起立,观众席上的诸国读书人起立,全场所有的进士学子也纷纷起立。 杜宁居然震发了十二口刹胆钟! “我们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杜宁立言明志震发十二口刹胆钟!” “刹胆十二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天纵之才!真正的天才!” 全场无不激动佩服,甚至五体投地。 孔承墨差点要气晕过去,他之前还在为自己震发十口刹胆钟而沾沾自喜,甚至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 现在看来,他才是那个自大的小丑。 杜宁用他的实力,狠狠地抽了孔承墨一个巴掌。 孔承墨心中恨意滔天,认为是杜宁抢走了他的威风,今日真正名扬诸国的人不是他孔承墨,而是他曾经所蔑视的云国学子。 孔承安更是气得全身颤抖,连自己的脸色都青了,无法相信杜宁可以做到如此荒谬的事情。 “愿随杜宁之志,为华夏之崛起而读书!”范河山大声道。 “为华夏之崛起而读书!” 观众席上许多读书人跟着大喊。 “为华夏之崛起而读书!” 大儒们也纷纷开口,表示也愿随从杜宁的志向。 “冬!冬!冬!” 十二口刹胆钟持续震发,产生的文胆力量向着四面八方激荡开来。 在场许多读书人的文胆,包括田飞鹏和傅岳在内,都因此获得共鸣,纷纷突破瓶颈。 有人原本刚刚形成文胆没有多久,现在进入了第二境的“动魄惊心”。 也有儒道翰林的文胆因此突破,提前达到了第三境的“震胆如钟”。 但是,像柯长秋、柯鸿威、孔誉、孔承安等人却没有获得提升文胆的好处,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敌视杜宁,甚至不将杜宁放在眼里,而且他们也没有任何支持杜宁的态度,所以没有让文胆晋级。 而在场不对杜宁有敌意,并认可杜宁才能,甚至是非常支持杜宁的读书人,都让文胆的境界提升。 “我的文胆居然变强了,是刹胆钟的效果吗?” “一定是!刹胆钟可以和文胆共鸣,同样可以给予读书人文胆力量,杜宁的立言明志震发了十二口刹胆钟,所以也让我们因此获得了福报!” “我们不曾给杜宁任何好处,杜宁却让我等文胆提升,当遵之为师。” 一个翰林对杜宁作揖道:“学生拜谢老师。” “拜谢杜师。” 许多读书人也对杜宁作揖行弟子礼,将杜宁尊为半个老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