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_1054.艺术的多样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54.艺术的多样性 (第3/4页)

,能来这里的没一个是草包。

    大家对这部电影都有自己的认知。

    而有他开头,很快,电影就进入了讨论的状态: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古斯塔夫先生所度过的那么多精彩的历险,妙趣横生的旅行,都随着轻飘飘的一句【他们把他拖到车外打死了】变得烟消云散,让人产生一种不论曾经拥有多么美好的经历,终将会被残酷的现实一脚踩碎……我很喜欢这种具有层次感的落差。”

    “不仅如此,他其中还有对战争的讽刺……或者说对文明与野蛮之间界限的暧昧不清所表达的讨论。第一次俩人乘车遇到的士兵哪怕是在战争期间,都是文明的做法。但第二次不同了,朱波罗卡不再独立存在后,野蛮侵袭了它,所以第二次的士兵就像是野蛮的代名词。冰冷的战争机器之下,无论是何种的艺术或者人性的光辉,都消泯于无形……”

    “对于一个美国人而言,其实我看待的角度和大家略显不同。它在我看来更像是对老时光的怀念。老时光,老人,繁华的世界中心……整部电影我其实看到了很多隐喻,就像是电影中所说,很多人之所以喜欢“废墟”,并不是因为它曾经的完好,而是这座废墟会被他们的记忆所修饰,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看出来了,那场枪战戏其实拍的很有趣。如果我没看错,他选择的演员、道具、服饰都具备一些指向性……就像是在意指不同时代的人……”

    所有人都在讨论。

    除了许鑫。

    他只是看着黑下来的屏幕在怔怔出神。

    直到发现了他在划水摸鱼的詹姆斯下士找到了他:

    “许,你怎么看?”

    随着他的话,其他几个评委都看向了他。

    这次的评审里面,有制片人,有导演,有演员……大家都不简单。

    虽然是讨论,但其实也有点“各展所长”的味道。

    而这里面最年轻的人,显然就是许鑫了。

    格蕾塔·哥维格都比他大3岁,是83年出生的。

    而一群人在讨论,他一个人闭嘴……不说多少有些不合群吧,但好歹你沉思这么久的时间里,得给一些新鲜……或者说大家没说过的反馈吧?

    审视。

    或者说……期待。

    亦或者是好奇。

    目光各不相同。

    可眼下的氛围,其实真应了天朝一句老话。

    是骡子是马,你出来溜溜吧。

    于是,许鑫回过神后,看了众人一眼,竖起了两根手指:

    “两点其实在我看来比较有趣。”

    说着,他还和那个83年的小jiejie对视了一眼:

    “色彩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我比较在意的是这位导演的拍摄手法。他的拍摄技法……纵观全片,其实百分之90的技巧,都只是横直摇。哥维格女士,你发现了么?”

    格蕾塔·哥维格一怔。

    见状,许鑫也不追求她的回答,只是继续说道:

    “这种横直摇在搭配它的对称风格,其实很直观的表达出了一种冷调。哪怕他的色彩用的很绚烂,但这片子的底色却是冷的。刚才法拉哈尼和芭芭拉争论这到底是不是荒诞喜剧的延伸,其实导演在影片里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说着,他也不去概括这到底是不是荒诞喜剧,而是继续竖起了第二根手指:

    “还有就是……我发现大家都忽略掉了一件事。那就是这部影片所承载的时间段,是3个。一个是现代,也就是作者发表的时间点,一个是作者聆听零与古斯塔夫先生故事的时代,以及最后古斯塔夫和零的经历。这三点的荧幕尺寸是不一样的。

    这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改动,但……看的出来,导演在上面花费了一些心思。

    众所周知。

    30年代的荧幕电影比例是1.375比1。

    而60年代,绝大多数影院的荧幕尺寸,是2.35比1。

    但到了80年代,所有主流电影院的尺寸是1.85比1。

    我想,这位导演所讲述的时间线应该也就在这。”

    他没去说什么特别独到的见解。

    亦或者是对这片子的整体看法云云。

    没必要。

    这些人刚才的话语里,其实就能听出来,没一个是简单的人。

    而审核电影,也不是什么观点辩论。

    我必须要用我的想法说服你,让你加入到我的阵营。

    不然咱们就是敌人……

    那是扯淡呢。

    电影之所以被称为艺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取决于在一段固定的影像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比如有人看到了火车,有人则在注意沿路的风景,还有人在观察列车上的乘客。

    说白了,画面是固定的。但每一帧的固定画面中,电影都蕴藏着可以容纳所有人自己理解的视觉单元。

    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什么感受……

    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这就好像一个二百多斤的人用了一年的时间让自己瘦下来,有的人觉得……哇,好励志。

    可有的人在一开始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会生出一种“你的胖瘦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凭什么要为你的改变而买单?”

    而如果这件事被拍成了电影,并且这件事还被拿出来大书特书的时候,那么别人怎么想,许鑫不知道。

    他的第一想法就是有病。

    一个演员为了角色献身,那是演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如果连这点都要去宣传所谓的竞业或者励志……

    那才是整个行业的悲哀。

    所以,这里大家各说各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

    电影节的评审,也不是一场谁说服谁的运动。

    评审们觉得谁好,那就投它一票就行了。

    而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属于多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