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 给你演示一遍  (第1/1页)
    新年的雪,说来就来,也总是悄没声儿的。    大年二十九,胡炎一觉醒来,发现院墙内外,又重归了白茫茫的世界。    即便到了此刻,依然纷纷扬扬。    只是伴雪而来的,还有如刀的冷风,刮得人脸上生疼。    “嚯,好大一场雪……这鬼天气!”    胡炎没有退回屋里,就站在屋檐下,顶着风雪开始做早课。    不是变态。    是借着严寒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如今的环境算是好的,老年间的相声艺人,遇到这种天气,准得愁的掉眼泪。    只要是正经艺人,就没有喜欢刮风下雨、大雪纷飞。    因为这意味着没了进项,一家老小得跟着饿肚子。    那时的相声行当,地位不如妓,没有资格进园子、登台子,为了生计,只能上街卖艺。    十里八乡,哪里有庙会、集市,便奔哪儿去。    即便都不赶趟,也得在街面上找一处尽量热闹的空地卖艺。    先用扫帚把地面扫干净,再抓一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白沙,以沙代笔,在地面上画一个能站两人的圈。    粗略一看,像一张大饼,也像一口锅,这就是“画锅”的由来。    除了形状像,还有“锅中有食”“食从锅中来”的期盼。    很实在,也很美好的愿望。    锅画好了,艺人便站进锅里,开始亮夯头,也就是亮嗓子,招徕观众停步围过来,这也叫“圆粘子”。    打快板,唱《太平歌词》,唱时新小曲小调,哪怕是口吐莲花说笑话都成。    方式不管,只要能拢人,便是你的能耐。    锅内艺人演,锅外观众听,演完一段打一遍钱,这也叫“治忤”。    一道忤,二道忤,三道忤……    一日三餐的嚼谷,一年四季的衣服,生病抓药的大子儿,都着落在这里。    生我者,亲爹亲妈。    养我者,捧场观众。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所以才称观众为“衣食父母”。    平地抠饼,对面拿贼。    从粘圆子,到拴马桩,到使活儿,到打钱治忤,甚至翻纲叠忤,每一道都得有真能耐。    当然,即便再有能耐的艺人,也敌不过坏天气。    刮风减半,下雨全无。    街面上连人都没有,你的能耐向谁使去?    当然,后来要好多了。    “画锅”是最早的卖艺形式,属于流艺。    就是流动着卖艺,哪儿人多上哪演去,出县、出省都可能。    过了“画锅”阶段,便进入了“撂地”时代。    这个时候,有钱的财东会先搭建好一些简易的茶棚,里面放些长板凳,租给艺人演出。    场地比较固定,持续的时间也长。    到这会儿,即便租不起棚子的相声艺人,也不叫“画锅”,改叫“撂明地”。    像燕京天桥,津城三不管,金陵夫子庙,都是靠各种艺人集中撂地,才兴起来的。    顺便一提,“撂地”这个词儿,是由王派快板的开山鼻祖,王凤山老先生所创造。    如今艺人都进了园子,但是天气不好,依然会影响上座率。    下雨天,跟艺人,半点都不配。    仇敌!    一个多小时的早课做完,胡炎的脸上已经冻得红通通。    隔壁的柳清雨,也已经做好了早餐。    “炎炎,吃饭啦!”    转眼,看到胡炎的脸,柳清雨直接吓了一跳。    “脸怎么啦,这是烫伤了,还是冻着啦?”    胡炎笑道:“没事儿,就吹了一会儿风!”    柳清雨半点不信,再一想:“不行,我爸妈就要来了,看你这脸,指定又以为是我打的。”    胡炎无语道:“姐,咱俩都二十多了,你还以为是小时候呐?”    “对哦!”柳清雨一愣,貌似才想起来,旋即又摇头,“也不行,有病就得治!”    说完,起身出去。    转眼,拿了两样东西进来。    “这瓶是甘油,小时候用的那种,这瓶是我的护肤品,很香的,你选哪个?”    胡炎想都没想,拿起甘油,开始涂脸。    监工柳清雨眼睛一直盯着。    “耳朵边没涂到……”    “下巴,下巴那儿……”    整张脸全部涂完,柳清雨这满意的点头:“嗯,不错,吃饭,吃饭。”    俩人坐下,她夹了一筷子炒鸡蛋到胡炎碗里。    “炎炎,这是我在村里买的土鸡蛋,很有营养的。”    胡炎看了一眼碗里明显炒糊了的鸡蛋,打趣道:“姐,你不说自己是大厨吗,怎么连鸡蛋也能炒糊喽?”    “这个,那个,意外,意外!”柳清雨尴尬的吐了一下舌尖。    胡炎瞧着好玩,继续逗她:“哈哈哈,明明没把林姨的手艺学到家,还不承认,我跟你说,炒鸡蛋得热锅凉油……”    夹了一筷子鸡蛋,正要往嘴里塞的柳清雨眼前一亮:“炎炎,你也会做饭?”    “那当然啦!”    柳清雨笑眯着眼睛把鸡蛋塞进嘴里,眉头旋即一皱,这回确实失手了,很苦。    抬眼看着笑得津津有味的胡炎,直接放下筷子,站起来一扯他的裤子。    “炎炎,走走走,还有鸡蛋,你重新炒一盘。”    胡炎一愣,笑道:“哈哈哈,好,今天我就给你演示一遍,回头记得交一下拜师费。”    “小气劲儿,你要比我炒得好,我就交。”    “这你可得破费了。”    俩人一路拌嘴,钻进厨房。    围裙系好,再加上相貌托衬,别说,还真有几分大厨的气势。    走南闯北这些年,什么南北大菜不敢讲,一个小小的炒鸡蛋,那还不是手道擒来?    “咔咔”敲鸡蛋。    “哗哗”打鸡蛋。    姜蒜现成的,搁一旁摆好。    涮锅,点火……    一套流程下来,胡炎做得是行云流水,确实有几分行家的样子。    等着锅热,胡炎来了兴致。    他继续道:“我们说相声讲究一个火候,包袱抖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裉节一定得把握准喽,观众才能听出乐来。这个做菜也一样,比如说这炒鸡蛋吧,热锅凉油。”    “锅得热,这就是铺垫,得打好底子,下油呢,就是瓢把儿,过渡一下,时间得短,然后赶紧把鸡蛋倒下去,凉油裹着鸡蛋被热锅这么一熬。哎,色泽金黄,味道柔嫩,色香味俱全……”    胡炎爱相声,张口闭口,不自觉的就是行话春典。    可柳清雨哪里懂这些?    不过,看着胡炎气淡神闲,颇带宗师的风采,再扒拉扒拉一堆半懂不懂的话,还真把这姑娘给唬得一愣一愣的。    胡炎瞧着锅差不多了,一勺油下去,把鸡蛋也赶紧倒下去。    热锅遇油,再加上天气太冷,顿时锅面上布满腾腾的热气,让人根本看不清锅里是什么样子。    胡炎拿着炒勺不断搅动。    只是等热气终于散去一半,他一瞧锅里,顿时傻眼。    妈呀,我也炒糊了。    他紧接着淡定道:“嗯,对,你就是这么炒糊的!”    旁边某人哪里还看不出他出了大糗,早已经笑得花枝乱颤!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