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征兵(一)  (第1/1页)
    “把门打开。”    随着同知大人一声令下,仓场副使指挥手下老军打开了库房。    “武仓下设甲、乙、丙、丁四个分库,这是甲字库,专门存放兵器。”    副使向赵安二人介绍道。    赵安是武库的老顾客,对此熟悉得很,但蔡同知似乎是一无所知,每样都觉得很新奇。    也得益于赵大人常来照顾生意,否则进门吃一嘴灰是少不了的。    “为何库内兵器如此稀少?”    蔡同知看着空旷的仓房,有些愣住。    “这……”    副使偷偷看了眼赵安,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话。    蔡同知随手拾起一把腰刀。    刀身已是锈迹斑斑,刀刃上更是有着数个缺口。    别说砍人,只怕劈瓜都费劲。    “这就是我定辽右卫的武备?”    蔡同知气极反笑。    “出卖军器,中饱私囊,一间武库养肥多少老鼠!”    但仓场诸事历来都是由指挥使亲自掌管,蔡同知也只能发发牢sao。    看着同知大人大发雷霆,仓场副使表面唯唯诺诺,内心实际不以为然。    卫里有牵扯到这项杀头生意的人可不在少数,大到前任指挥使李威,大炮都能卖;小到看门老卒王老头,时不时的也会从库里拎把刀回去切菜。    再谈下家,就是如今站在你身旁的那位。    凤凰城里流传着这么句话:    流水的指挥使,铁打的赵百户。    一年里定辽右卫光是指挥使就换了三个,而赵百户却连升几级。    有人说赵百户背后有人,八成下一任指挥使就是由赵大人来做。    这么一个在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在民间也颇有威望的人物,别说你只是个同知,就是指挥使也得掂量掂量。    “库中所剩兵甲,一律整理成册,明日午时前必须送到衙门。”    看过第一间库房的磕碜样,其他几个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已经没有查验的必要,大家伙的遮羞布还是别动为好。    “是,小的遵命。”    副使神色恭敬,目送二人离去。    蔡、赵二人回到衙门后。    “军器不齐,如何练兵?”    蔡同知刚进门就发起牢sao,气冲冲地拍打桌子。    “无妨,我安奠还有一批库存的火器,可供应急。现如今只需备好战袄、粮草即可。”    “这些我来想办法。”    二人一拍即合,一个时辰后无数公函被送往指挥使家,紧接着又被衙门吏员送往各地。    “镇江还有要务,赵某先行告辞。”    月上枝头,一行人抵达安奠。    “去看看。”    赵安正要回营睡觉,余光却督见衙门依旧亮着灯。    “谁还在衙门里?”    “回大人,是兵房的徐主事。”    守门士卒回道。    进了大门,果然是兵房亮着灯。    “云台,何事叫你如此cao劳。”    赵安笑着推开房门。    “大人,你可算回来了,这是三爷来信。”    接过信纸,赵安快速扫视着。    “绫阳君登位,欲于八道募集青壮三千,设守御厅,以卫汉城兼备女真。重练兼司仆,拱卫王室。新卒皆由天将cao练,便会抵达镇江,练兵之地就在平安道的铁山郡。”    “想不到这小子也会替我打探消息,有长进。”    虽然昨天獐营的探子便将此事告知自己,但弟弟有些长进,赵安还是有些欣慰的。    当然这也有自己这个兄长的功劳内,若不是自己将他发配……不……调派到义州锻炼,又怎么会进步呢。    “三爷还托我出面跟您讨要些甲胄。”    徐文龙笑道。    “哦?”    “大人让他在义州剿匪,这才一个月,编练些难民、土匪,手下已经有三百多号人,兵器、粮食勉强能够自己解决,可这盔甲实在难以自给……”    “去库房挑三十套布面甲给他送去,另外再调一批火器送到凤凰城。”    “诺。”    刚要出门,赵安又挑挑眉毛:    “再替我带句话给他。”    顿了顿。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    “什么?要我征集壮丁三百?”    后所千户脸色很难看。    “佥事大人提议,同知大人亲笔,指挥使大人盖印,还请千户务必重视。”    小吏提醒道。    “可……”    千户刚想辩解,却被一旁的二女婿眼神制止。    二女婿是个秀才,肚子里鬼点子多,算是自己的军师。    因此,千户下意识地选择相信女婿,换了口风。    “我立刻派人去办。”    小吏走后。    千户这才埋怨道:    “姓赵的不给面子,贤婿可有主意?”    “非也,非也。”    女婿摇晃着脑袋,指着公文中的一句话。    “大人请看‘守土护邦,军民之职分也’,军户、民户应当共同出力才对,此中大有可为。”    随后,女婿附在千户耳边。    “如此……”    千户脸上逐渐乐开了花。    房门被敲响。    “进来。”    “岳丈大人,您叫我?”    来人正是胡彦。    “如此……这般……”    三人又是一阵密谋。    胡彦不由得拍手叫好。    次日。    胡彦带着几名恶奴来到村东头李老汉家。    “编筐呐?”    正在编篓的李老汉见胡彦到来,连忙拉着小儿子起身迎接。    “胡爷,您屋里坐。”    胡彦摆摆手,指着李老汉的儿子。    “这是你儿子?多大了?”    “今年十四。”    “哦~”    胡彦背过身去,忽然大声喊道。    “把他带走!”    两个手下立马上前,一人扯住年轻人的一条胳膊。    “胡爷!胡爷!这是为何?”    李老汉连忙挡在儿子身前。    “为何?你给我看好了。”    胡彦从袖子中掏出一纸公文,展开贴在李老汉眼前,恶狠狠地说道。    “认得字不?不认识胡爷说给你听。这是指挥使大人亲自签发的征兵文书,召集兵丁同建奴打仗。”    “征兵?俺的大儿子不是已经入了军,怎么还上俺家征?”    李老汉欲哭无泪。    “哼哼,你家又不属军籍,自然没有军户的正丁余丁的分别,换句话说,胡爷想在你家征几人就征几人。”    胡彦很是嚣张,指着公文末尾的一句话。    “‘军’字认得不?‘民’字认得不?同知大人亲笔‘军民一体遵循’,你再敢阻拦,连你个老家伙也一同抓了去。”    同建虏打仗是九死一生,李老汉慌了神。    “军籍……是不是入了军籍就不用在俺家征丁?”    “这是自然,军户出一丁即可,这是定制,胡爷不是那违法乱纲之人。”    “那俺家入军籍,还请胡爷帮忙。”    胡彦闻言嗤笑两声:    “笑话,军籍是你想入就能入的,你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让胡爷替你说话?”    指着地上的筐篓,李老汉屈膝跪在地上。    “这些都是俺新编的,还值几个钱,送给大人……全都都送给大人。”    然而胡彦却冷笑着将一只藤筐踢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