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实力  (第1/1页)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真一片大好河山!”    碧水如镜,青山如黛。    一名书生打扮的青年人欣赏着眼前的秀丽山水,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唳……    一只雄鹰掠过天际。    沉醉于风景的书生被惊醒,他一拍脑袋,自嘲道。    “蠢材,蠢材,倒把正事给忘了。”    从腰间解下水囊,轻轻荡开水上的浮萍,灌了满满一袋水。    重新回到官道上,刚走两步,偶然瞟到路旁一个被摊开的青布包袱,几间衣服散落在地。    莫非有强人行凶?    书生立刻警惕起来,弯腰从地上捡起块石头,掂了掂分量,感觉尚可,便将石头藏在袖子中。    “见义不为,无勇也。”    圣人教诲在耳畔响起。    书生猛灌两口水,忐忑上前。    “皓日当空,强人何敢。”    书生心中默念正气歌替壮胆,同时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林中没有蹿出几个大汉,土坡上也没有冷箭袭来。    书生松了口气,抬袖擦擦头上的冷汗,检查起包袱里的东西。    “还有钱?”    书生吊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哪有强人不要钱的。    “谁这么大意,东西丢了也不知道。”    先将手中的两个铜板放回,又把两件衣服收拢好,系上包袱归于原地。    拍拍身上布满补丁的长袍,书生坦然地走向远方。    “驾!驾!”    四骑飞快地从书生身旁经过。    人皆披甲,马旁悬弓,每名骑士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彪悍。    “是我镇江精兵!”    眼见骑士英武的身姿以及那纵马驰骋的潇洒模样,书生的胸中顿生万般豪情。    书生从路边的树上折下一根木枝,在路上作挥砍状。    “什么人横在道上发疯?”    赵安正领着十多名骑兵行在路上,只见一个呆瓜正站在官道中央甩膀子。    “应是贪杯的酒鬼。”    有家丁笑道。    快要接近时,傻子终于避到路边。赵安也放慢了速度。    那人身穿长袍、头戴纶巾,标准的读书人打扮。    “那书生,官道上如此行径,斯文何在?”    书生羞愧之下,脸颊发红,微微整里一下衣袍,对赵安躬身下拜。    “恩公教训的是,学生受教。”    “你我素不相识?何故称我恩公?”    赵安勒马,有些好奇。    “两年前,恩公在镇江千户衙门施粥救济灾民,学生老母因此得以活命,这是天大的恩情,学生没齿难忘。”    书生说着话,再度下拜。    “只不过恩公不识学生。”    “原来如此,今日你欲往何处?”    赵安恍然大悟。    “学生要去凤凰城的表叔家买三尺布。”    “既然顺路,上马,送你一程!”    书生身上的长袍虽旧,却很干净,给赵安留了些好印象。    “这……学生岂敢烦劳恩公?”    “无妨,速速上马。”    “是。”    此处距离凤凰城尚有二十里,书生自然愿意搭上顺风“车”。    一脚踩上马镫,便想骑上赵安的踏云马。    踏云马高冷无比,怎么会让第二人骑在身上,四下扭动身躯,将那只咸猪脚甩下。    “放肆!”    有家丁怒斥书生。    “这是大人的宝马,你莫要失了分寸。”    又一名家丁善意提醒道。    “与我同乘一马便是。”    赵安轻捋踏云鬃毛,马儿头颈上扬耳朵左右摇动,高声鸣叫两声。    安抚好胯下坐骑,赵安一夹马腹。    “走!”    十余匹骏马奔驰,官道上尘土四起。    “今年多少岁?”    “去年刚刚束发。”    书生随着马的颠簸不断晃动,马背并没有他想象的舒服。    “可有功名在身?”    “还未参加童试。”    “读书是为了什么?”    ……    不知不觉中赵安以长辈的身份同书生交流起来……    “见过佥事大人。”    闲聊了一路,众人来到凤凰城城下。    镇江营的三哨人马已经接管凤凰城的城防。    守门的都是熟面孔。    “我们便在此分别,有缘再会!”    告别书生,赵安领家丁来到了指挥使司衙门。    “赵佥事。”    卫里姓蔡的指挥同知向赵安抱拳致意。    “指挥使大人、李佥事都不在衙门内?”    赵安回礼,开口询问道。    蔡同知连叹好几声气。    “张大人身体不适,已经在家调养多日;李佥事之母重病卧床,其需身前侍奉。”    “无妨,你我二人议定诸事后,报由张指挥裁定即可。”    赵安并不在意这些,少来两个人倒能少费些口舌。    “也只能如此。”    蔡同知苦笑着。    赵安自木柜中取出與图,在桌面上摊开,手指凤凰城。    “定辽右卫,按制应有官军五千七百九十四人,分守汤站、斜列、宁夷、镇东等堡,然如今辖境内可战之兵只在三处。”    赵安掏出不知从哪捡来的树枝,在與图上点了三下。    “险山、宽奠、镇江,皆由募兵镇守,尚有一战之力。镇江合计有兵三千,宽奠、险山虽不知额兵几何,但经过萨尔浒抽调,想必也是元气大伤。”    蔡同知赞同地点头。    “边地兵力单薄,腹里各城防务更是形同虚设,旗军兵弱,缺额严重,难当大任。”    赵安负手而立,表情无比严肃。    “奴夷频频犯边,不添兵无以卫疆土。”    “我欲从五所抽调官军一千六百员,立一弓手营,配以强弓、快刀、长枪、藤牌,反复cao练,外御贼寇,内镇地方。”    其实就是不配甲的民兵,守卫各屯堡,解放营兵兵力,必要时配合营兵作战。之所以叫做弓手营,只是为了好听些。    “所需粮饷、兵仗,还请同知大人帮忙。”    赵安抱拳。    “必竭全力。”    蔡同知郑重应下,并主动提议。    “你我现在去武库查一查还余多少兵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