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养廉金 (第1/2页)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四十六章养廉金锦衣卫并没有中的那么神。 对于情报,要么威逼利诱,要么严刑逼供,朱谊汐也没有像朱元璋那样,连人家上床睡觉啪几次都得一清二楚。 说白了,君臣矛盾不深。 而且,明初锦衣卫的范围,基本集中在京城,对于地方却疏忽的很,以至于老朱被朱亮祖蒙蔽,冤杀清官道同。 绍武朝后,东厂监督京城,锦衣卫监督地方,虽然在京城略有掺合,但基本互不干涉。 东厂和锦衣卫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权责平等了。 如今在这种情况下,锦衣卫最大的作用就是探听到各地的真实消息。 如,哪里发大水,旱灾,地方是否隐瞒,或者乱征税,亦或者逾矩了。 这种稍微打探就能出来的消息,看上去不值得一提,但对于万里之外的北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 之所以有破家之县,灭门知府的名言,不就是文官欺上瞒下吗? 锦衣卫传递消息,虽然只是寻常的消息,但在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能够左右一地百姓的生机。 “如今锦衣卫人数众多,地方上怕是不敢干涉,甚至与地方同流合污,南镇抚司须得自查。” 北镇抚司负责诏狱,而南镇抚司则是监察, 皇帝一时兴起,随口道。 楚玉自然不敢反对,他抬头望了一眼皇帝,犹豫片刻后道:“陛下,如今世人只知都察院而不知锦衣卫……”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皇帝直接阻止了他:“锦衣卫如今只需要打探消息,这是你们最重要的事,抓捕文官,还得让文官们自己来。” “放心,即使入鞘多年,刀还是刀,只会生锈,而不会泯灭。” 情报机构拥有独立司法权,这他么不是让文官们抱团吗? 让他们狗咬狗多好? 都察院他改制多年,已然成熟,可以肩负起重担。 毕竟他可没有什么功臣,权臣,亦或者建文余孽来对付。 楚玉叹了口气,利刃难用,悲哀啊! 待其离去后,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仁也来求见。 与锦衣卫一样,二十年来的官位生涯,让他索然无味。 在一个强势君主和强势内阁的挤压下,司礼监最大的作用,莫过于代笔批红,然后是传递票拟了。 东厂没他的份,宫廷中还有个刘阿福来争权,这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如今他年近六旬,虽然不至于老态龙钟,但已然是心有余力不足。 更何况,他明白一点,自己在这位置多一日,就多惹得几分怨气,不知多少人巴望着替代他呢! 想到此,他不禁有些自得。 二十年的内相,比外面那些宰相们强多了,大明三百年,没一个宦官能比得上他的。 “给万岁爷请安!”田仁跪地行礼。 “行了,起来吧!” 朱谊汐瞥着这老奴,瞅着那满头花白的头发,一时间颇有几分感慨。 好嘛,果然绝育才是长寿之道,六十岁了还依然健康如故,活到七八十也是可能。 “怎么?” 面对皇帝的疑惑,田仁小心翼翼地道:“奴婢年老体衰,虽想还伺候在陛下身边,但已经不济,若是耽误了国家大事,反而是祸非福了……” “你这老货也想致仕?”朱谊汐面色一变,然后又叹了口气。 “奴婢不敢,奴婢也舍不得陛下……” “也好,趁着身体还算康健,多享几年福也是不错。” 来自于后世,朱谊汐虽然知道人不免有贵贱之分,但人到底是人,灵魂上还是平等了。 “你有什么打算?” “老奴想去给陛下督造那万年吉地,余生在尽几分力来。” 田仁笑着说道。 “我的墓地已经建了差不多了,守陵可是个苦差事,罢了,就你担个巡察之治吧,平日里就留在中官屯养老吧!” 朱谊汐到底是顾念旧情,无论是守陵还是督造,都是个苦差事,陵地本就湿寒,不是个养老的好去处。 与其如此,还不如挂职养老,免得受苦。 “老奴叩谢陛下隆恩!”田仁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与那么多皇帝相比,当今实在是太仁德了。 在其走后,朱谊汐露出了思考状,旋即问起了刘阿福: “对了,你们宦官怎么养老?” “若是有家室,自然是归家,但一般都在中官屯盖屋,或者恩济寺养老,普通的小宦官也聚在一起互相扶持。” 刘阿福一时间也有些感同身受:“平日里的粮米,要么靠积蓄,要么是靠收养的干儿子。 内廷中的一些太监,少监也时常赠予一些,毕竟他们日后也会过来……” 五十岁就体衰出宫,这也难怪太监们贪财无度了,实在是养老没保障,没有子嗣傍身,老来孤苦是肯定的。 “传令,凡出宫之宦官,月例五斗,有品阶者月例一石。” “奴婢代宫里的小的们谢陛下隆恩。” 刘阿福忙跪地,感激涕零。 虽然五斗一石的并不算多,但最起码能保证饿不死,而且还是常例支出,这意味着托底保障。 朱谊汐叹了一句。 宦官们服侍皇家大半生,临老都不一定享福,所以宦官们荣耀几年就猖狂几年,哪里能等到老时? 宫廷里一个差错,就会身死不知,步步惊心啊! 从宦官,朱谊汐又想到了致仕的文官武将们。 他们也没有退休金,所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自然是要滥用了。 但文武百官又与宦官不同。 整个宫廷三千多的宦官,每年出宫的不过几百人,一年撑死了三千块,他随便个玩具都不止这些。 毕竟这些人都是贴身服侍皇家,就算是不算家人,也可比阿猫阿狗吧。 用小钱收买人心,是非常值得的, 但全国文武百官,加上入品流的胥吏,那就是四十来万人,每年致仕两三万人跟玩似的。 好嘛,这怎么供应的起? “不过,财政压力也不算太大,也不能全部由户部来出。” 朱谊汐心里有了主意,召集两位内阁大臣前来商议。 封衙期间,百官都能歇息,唯独内阁和通政司歇不了。 堵胤锡和阎应元快步而来,以为是有什么大事,谁知皇帝是关心那些致仕的官吏。 堵胤锡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他其实想说,但凡为官几年,哪怕是不贪不扒,光是那些常例钱都足以让清官在家买上几百亩地了。 但这是皇帝对百官的恩宠,他又怎么好意思反驳? 这要是被人知道了,得被同僚骂唾沫星子。 阎应元也是如此。 他觉得皇帝纯粹是钱多了撑的,骤然暴富就想花钱,收买人心。 但要知道,这要是成了常例,后面碰到灾荒什么的,那可就难过了。 “陛下仁德,臣等感激涕零,但国库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