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迟早要完 (第1/2页)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四十四章迟早要完俄罗斯人的到来,在奉京城并未掀起波澜,但却给予了满清极大的安全感。 无他,俄罗斯的商队带来了三万斤火药,也就是五百来桶火药。 对于满清来说,制约他们战斗力的是火药和铠甲,火药的充裕足以让他们以大凌小,占据优势。 巴尔古津等殖民据点被占后,俄罗斯人其实也想反击过,但地理因素的存在,再加上财政的制约,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屈服。 俄罗斯人需要貂皮来转售,缓解财政;满清需要铁器、火药满足战争。 两者关系迅速升温。 而在大明拿下西域后,俄罗斯人反而成了主动的一方,他们迫切地想要制衡明军脚步,而满清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可以想象到,随着大明越来越强势,两者的关系将会不断发展,甚至结为同盟也不下话下。 夜深人静,范文程则与洪承畴见面。 范文程倒了杯茶水。 洪承畴抬起头,果断道: 范文程脸上爬起来愁绪: 范文程叹道: 洪承畴沉默了。 漠北的贫瘠,并不是说说而已。 往日民窑烧制的瓷器,就算是下人也随手一扔了事,如今在草原上却价值千金。 易碎的瓷器,商贾们不愿意运送,也经常被打碎,更别说还隔着漠北,自然就价格奇高。 没有铁矿,农具,武器就无法锻造;没有茶,油腻的rou食,奶制品能齁死人,让人生病。 粮食备受珍惜,无法酿酒;布匹稀缺,贵族们只能以毛毡披身,蓬头垢面。 奉京城如今虽然维持的不错,但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再继续下去,满清朝廷彻底地游牧化并不远矣。 一如当年的元廷,退还草原数十年,中央集权很快就退化,甚至连成吉思汗的千户制都无法维持,彻底封建领主化。 而如今,满清的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范文程述说着,他脸上泛起忧虑: 洪承畴恍然,陡然一惊: 范文程眯着眼: 洪承畴接着话往下说: 说到这里,他彻底明白了: 范文程言简意赅道: 洪 承畴试探道。 范文程轻笑道: 好家伙,洪承畴算是彻底明了。 把整个漠北吞并了,除非能迅速的整合实力,再次南下中原,不然的话这个大清,迟早要完。 亦或者说,等顺治啥时候归西,这朝廷就会玩完。 甚至等不到那个时候,在吞并漠北诸部后,八旗贵族和蒙古贵族将会实力暴涨,一旦联合起来,颠覆朝廷只是等闲。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兴致索然起来,浑身似乎都没有什么力道了。 他一把年纪了,如今能够支持他继续做事的,莫过于一条路走到黑罢了。 但如今,就算他想破脑袋,也觉得不可能继续入主中原。 亦或者说,即使是在崇祯朝,但凡朝廷用心些,满清根本就无法入关,只能成为藓疥之疾,顶多一个北元第二罢了。 这时候入关,太难了…… 洪承畴唉声叹气了几句,一屁股坐在火炕上,他扭过头道: 言罢,洪承畴告辞而去。 待他刚出门,就闻听消息: 祖大寿病逝了…… 洪承畴脚步骤停,他回首看着范文程脚步匆匆而出,互相看了一眼,并肩向着皇宫而去。 祖大寿虽然一直被软禁在家中,但其子、孙,侄子,都是汉八旗之中的干将,总兵、参将不少。 其作为汉军的代表人物,可就生起不少的波澜。 范文程甚至有一种秋风萧瑟之感。 祖大寿的死去,意味着明将的凋零,满清想要像之前那样补充人才的情况,今后不会再有了。 而此时,在辽东省,已然是大雪初化了,万物复苏的季节。 沈阳府,长安县。 靶场中,忽然的一声,一支硬木箭向箭靶射出,这支箭大约飞出十来丈,就掉落在杂草丛中,离箭靶还有三、四丈距离。 弓臂在手,曹玺还能感觉到弓弦的颤响,却听身后的一笑,回首而望,只见好友李士枕的笑脸。 后者也毫无忌讳地大笑之: 曹玺愤愤道: 李士桢摇摇头,故作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