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34.朱元璋的制度改革,参照了隋文帝的方向。(4200字求订阅) (第1/2页)
,颠覆了这是皇帝聊天群 聊天群中,很多皇帝其实都不看好陈通。 要知道,陈通已经说出了隋文帝制度改革中最为精华的部分。 一种是三权分立的思想。 一种就是王朝把对人的依赖,变成对机构的依赖。 可以说这两种改革方向,那绝对是不同于秦始皇的制度。 这才叫做颠覆性的成果。 难道隋文帝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创什么颠覆性的理论吗? 那难度简直太高了。 崇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隋文帝到底还进行了那些改革? 在他觉得,应该都是不痛不痒的,要不然他肯定知道,就跟他知道有三省六部制一样。 自挂东南枝: “我是真想不到隋文帝还进行了哪种改革?” “就算改革,那也应该达不到颠覆性的成果,没办法跟秦始皇的制度相比吧?” ……………… 其实大家都是这个想法,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一个人的眼界也是有极限的。 李治此刻就很舒服了,陈通只要输了,那他在阿武的心中肯定地位下降。 自己这不就可以把老婆追回来了吗? 最重要的是,他始终撺掇别人去对付陈通,自己稳居幕后,这是立于不败之地。 他既没有丢人现眼,也不用自己出力,这才是皇帝该干的事。 就在李治得意洋洋,觉得这次稳赢的时候。 陈通的话却打破了他所有的幻想。 ……………… 陈通当然明白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想看自己的笑话。 而且这些人真是对隋文帝的制度不太清楚。 或者说,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无法对比出秦始皇和隋文帝的制度到底差别在哪里。 很可惜的是,陈通他知道。 陈通: “其实相比于三省六部制的这些改革,隋文帝对于制度的建设中,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 而这个环节却最容易被人忽略,但他却是秦汉时期存在的最大问题。 而这次隋文帝的改革方向不是中央权力中枢, 而是把改革的方向定在了地方....” ……………… 陈通的话还没有说完,群里都已经炸开了。 不过这一次是对陈通的嘲讽。 朱温早就迫不及待,他本来以为陈通会说出什么样石破天惊的观点,结果,真的不值一提。 连他都觉得这肯定是错的。 不良人: “就这?就这!” “隋文帝已经没本事在中枢权力上搞文章了?” “他就把目标放在了地方上?” “在地方上进行改革,这能有什么成就呢?” “你还想用这个来跟秦始皇的制度对比?” “简直太可笑了!” 朱温此刻要笑疯了,这真是出乎他的意料,应该说陈通这一次说出的观点对他丝毫没有震撼性。 他感觉隋文帝的改革,已经是强弩之末。 ……………… 李世民也下笑了,说好的可以跟秦始皇制度相比的伟大改革呢? 你怎么跑到地方上去了? 千古李二: “众所周知,所有伟大的改革,那都发生在权力的最高层。” “只有这样才能纵览全局。” “只有这样才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不在权利中枢改革,你跑到地方去改革,这能有什么成就?” “陈通,你是不是记错了?” ……………… 岳飞也是一阵茫然,虽然他不是治国性的人才,但这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 越在顶层的改革,那是影响越大的。 怒发冲冠: “这一下我是真不懂了。” …………………… 就在很多皇帝对陈通的这个方向提出了质疑的时候,隋朝以前的皇帝却心中一惊。 尤其是刘邦,他眼睛瞪大,想到了某种可能。 杀白蛇的不都是许仙: “谁给你说把改革的方向放在地方,他就没用了?” “这你得看是什么改革吧!” ……………… 朱棣心中都是一惊,这难道有猫腻? 他感觉陈通说的这个很熟悉,但一时半刻却想不起来。 他们暂时停止了讨论,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陈通的头像,等待着陈通的解答。 陈通也是一愣,他还以为群里没人知道,没想到还是有高人啊。 陈通: “很多人都把改革的方向放在了权力的高层,觉得只有在权利中枢改革,那才算是真正的颠覆性改革。 但这就是惯性思维了。 谁说地方改革就没有颠覆性的成果了? 隋文帝进行的改革,就是第一次把改革的方向,从中枢转向了敌方。 而隋文帝的改革名称叫做: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 可能有人对这个不太了解。 佐官,那就是辅佐主官的官吏。 意思就是:地方县令身边的那些官吏,辅助县官的不入流官吏,他也要由中央任命,比如县丞等等。 并且这些官吏,还得接受中央的考核。 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 这就是隋文帝提出来的颠覆性改革。 怎么样? 想到了什么没?” ………… 陈通的话音刚落,很多皇帝脑海中犹如一道惊雷炸响。 尤其是朱棣,他直接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脸的不可置信,把旁边的黑衣僧人姚广孝都吓了一跳。 朱棣也没有理会自己皇后投来的异样目光,更没有理会儿子朱高煦那种欠揍的表情。 因为此刻他完全被隋文帝的改革给惊呆了,因为他想到了自己老爹洪武大帝的改革。 洪武大帝就是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的地方,放在了农村。 这种思路在谈到自己老爹功业的时候,被惊为天人。 但他此刻更加吃惊,他本来以为这种理论和方向,那是独属于自己老爹自创。 可万万没有想到: 这竟然是人家隋文帝杨坚首先发明的,而他老爹洪武大帝,那只是把这一个改革的方向做到了极致。 卧槽! 这还是人吗? 朱棣此刻的心态都要崩了,人跟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 不光朱棣这么想,很多群里的老成员越都想到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改革方向。 他们只是粗略的计算了一下隋朝和明朝的时间差距,这心里面就感觉到无比的敬佩。 隋文帝想到了这种改革方向,那可是比朱元璋早了几百年。 也就是说,在炎黄的古代,这种改革探索方向都已经趋于成熟。 这才是他们最为惊讶的地方。 这才叫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sao数百年! ……………… 崇祯此刻却不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