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 二十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1/2页)
赵穆立于九丈高台上,引动识海内的神秘石钟。 一行文字流淌而出,充盈于心间。 【两千七百年真气】 “越往后面,越难提升了。” 赵穆感慨道。 要不是前几日修炼《易筋经》,一口气突破到第七周,黑级浮屠。 体魄、经脉、窍xue,再一次得到极大地强化。 可能连两千年真气大关都难以冲开。 如此想来,三千年,五千年,一万年…… 又是何其遥远的目标。 “凡境十重,武道极致,路之尽头。” 赵穆想起元皇所留的九龙玺印,其中提及化道一词。 不知道,又是何等境界。 他思忖片刻,收拢杂念,扫向犹如清单似的长长列表。 上面是近段时间,签到所得的诸般物品。 【精元大丹】 【强血丸】 【袖里乾坤】 【摧坚神爪】 【圆月弯刀】 【大欢喜禅神功】 【沾衣十傍】 【寒泉洗心谱】 【月明沧海诀】 【乌魔麒麟马】 【龙象法印】 【墨家机关书】 【……】 “皇城大内快要走遍,也没几处合适的地方了。” 赵穆眸光转动,眺望皇城。 随着武道境界越来越高,烙印道痕所得之物,能用上的东西越来越少。 “只不过有牛魔大力,虎魔炼骨,再加上炼髓换血的龙象法印,我倒是可以尝试梳理清楚人仙武道的大概体系。” 如今贵为皇储,未来更要登基九五。 站得位置不同,赵穆看待事物的眼界也有不同。 他不止着眼于自身的提升,也会关注其他方面。 大周要强国,首要便是强军。 人仙武道划分细致。 练rou、练筋、练皮、练骨、练脏、练髓……每个阶段都有不同。 若是整合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将其作为练兵之法。 相信不出十年的时间,大周的铁骑就能横扫六合,荡平诸国。 “气数……亿万人之气运、命数,汇聚成国运,加诸于我一人之身。” 赵穆揣摩着子之位,皇道龙气所带来的变化。 他强,则大周强; 大周弱,他也要受到影响。 这两者互有关系,相连紧密。 所以,六大圣地cao纵王朝气数最直接的手段。 便是挑起民愤怨气,使得下再起烽烟。 人心一旦涣散,国运都会被削弱。 等到积重难返之时,世家门阀的潜蛟出世,化而为龙。 就此逐鹿神州,问鼎江山。 如此周而复始,六大圣地不可动摇,俗世王朝却屡有更替,形成稳固的结构。 “我适才用子望气术,观数运转,见荧惑星动,刀兵劫气隐而不发,显然是有乱象。” 赵穆熔炼武学,人仙武道,以及神魂道术于一炉。 冥冥之中的心血来潮,比起先大宗师更为敏锐。 他心中一片平静,并未感到担忧。 倘若套用前世的历史、,自己大概就是隋炀帝杨广。 而六大圣地便是加强版本慈航静斋,专门扶持世家门阀的潜蛟人物,为下二十六州子民选择子。 看谁最后能化为真龙,谁就是新朝的开国太祖。 “只不过本宫愿意做杨广,谁又敢当那个李世民呢?” 赵穆笑容淡淡,气质愈发神圣。 他右手伸出,掌中凭空出现一把黑鞘弯刀。 轻轻抽出,刀光如水,流泻四方。 像是充满魔性一样,令人挪不开眼睛,产生一种惊艳之美。 这把弯刀如同聚敛地之间的森寒杀意,又好似融入皎洁月光之郑 摄人心魄! “楼一夜听春雨。” 赵穆抚摸着刀身铭刻的诗句,感受其中散发出来的妖异之气。 “倒是很符合魔刀的法。” 他时刻运转冰心诀,邪气、魔念难以入侵。 加上凡境八重,凝聚武道意志,不为外物所动。 这把使人疯魔的弯刀,完全影响不了自身心智。 “好不容易烙印到一把兵刃,却是魔刀。” 赵穆摇头道。 他是大周皇储,未来子。 又不是什么魔教教主,盖世邪王。 “用不上的物品可以作为积蓄,丹药赏赐给办事得力的属下。” “如同袖里乾坤、摧坚神爪这等‘粗浅’武功,传授给可靠的心腹,增强他们的实力也很不错。” 赵穆把圆月弯刀收入袖袍,目光微微一动,面色古怪道: “只是这‘大欢喜禅神功’,短时间内好像也没有用武之地。” 出于好奇心与个人兴趣,他特地钻研了片刻,领悟其中的精义。 这门武功并非走捷径的采补法子,乃是通过阴阳合欢,男女双修。 从而进入到灵rou合一,地大和谐的奇妙状态。 借之增益修为,助长真气,突破境界。 与江湖里采花贼、外道人士所修炼的下乘之法,完全不同。 前者讲究利人利己,无上神功。 后者则是损人利己,纵欲纵情。 而且,按照功法所的要诀。 赵穆生就是修炼这门武功的好料子。 毕竟。 底子越深厚,禀赋越雄浑,所得好处便越多。 如若能征战不停,无有停歇。 不顾日夜颠倒,时间推移。 哪怕冲击凡境十重,武道人仙都不是没有可能。 “既然要博采百家之长,双修之法也可以作为参考。” 赵穆眸光清澈,一本正经的想道。 大袖飘飘,踏空而行,走下九丈高台。 他扫了一眼云漱玉,想到此女之前的各种表现,摇了摇头。 哪怕要找人双修,也不可能便宜对方。 且不,自己这身精纯无比的阳气,云漱玉能不能受得住。 光是那凡境八重,神变境界的单薄娇躯,恐怕无法尽兴。 “地大和谐、大欢喜的灵rou之境,一时半会是体会不了。” 赵穆略有遗憾,他只是单纯出于武学精进之心,想要了解更多,并不掺杂欲念。 可惜,无人可以一试。 “长剑空利,群雌束手。” 这位年轻的皇储,不禁生出一股人生寂寞如雪的独孤求败之福 …… …… 翌日。 朝会结束。 “太傅,你有何事?” 御书房内,赵穆坐于上首。 望向两鬓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 这位辅佐过两代子的老者,位列三公。 诸位皇子的读书识字,经义功课,都是由他教导。 唯一例外的,大概便只有赵穆。 他自幼囚于冷宫,启蒙多半靠自学。 “殿下,金沙帮那桩大案牵连甚广,继续追查下去,恐怕会引发大乱。” 闻太师躬身低头,正声道: “老臣希望殿下能唤回黑龙台,好让这场风波就此停歇,以免生出其他事端。” 赵穆眉头微挑。 近段时间,朝堂动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