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9章 默契之举 (第2/2页)
。” 长顺点头道:“竺山详细说来。” 幕僚说道:“那学生就班门弄斧了。将军手中仅有一万兵力,还有不少是新征入伍,武器又陈旧落后,还用着洋人已淘汰的黑火药枪。 要想与沙俄抗衡一二,必须扩军、换装、整训!因此,将军得向朝廷申请军费,用来发饷以及购置新式武器。而且,朝廷早已编练新军,不然无法应对列强的战术,依学生认为,咱们也得采用新式练兵之法了。” 长顺叹息道:“这些都要钱啊!辖地产出没有多少,赋税又不能再加了,就看朝廷那边能拨付多少了。” 幕僚也叹息道:“估计有十来万两都算好的。” 长顺说道:“依你之见,要扩充多少兵力才能应对?” 幕僚说道:“将军,学生不知兵事,不敢妄言。但以吉林的产出,顶多扩充一万,否则军费难以支撑。” 长顺说道:“光是这多出的一万人马,装备起来都捉襟见肘。这样吧,你替我拟上一份奏折,就按两万兵力算,将费用预估一下,向朝廷申请吧!” 幕僚说道:“学生遵命。”说着准备告退,长顺又叫住了他:“竺山,依你之见,派何人前往宽城子招抚?” 幕僚笑道:“学生愿往!等事成之后,再由宽城子走梨树县、经昌图,再走开源、银州到铁岭,乘火车即可直达海城。” 长顺拱手道:“辛苦竺山了。若能避免战火,本将会向朝廷为你表功。” 幕僚摆手道:“将军知道,学生早息了为官的念头,唯愿多做几件实事。” 扎赉特旗以东,大兴安岭的缓坡带,被于寒建成了一个大型靶场,六千余名骑兵轮流在这里训练枪法,还有一部分训练火炮和机枪。 郑永时和特种排的士兵担任教官,原本这些草原汉子不太服气,但前者展示过枪法和搏杀技能后,一个个顿时换了副面孔;等见识过教官们cao作火炮后,都彻底服气了。 三十多个人训练六千多人,一个对两百,有点忙不过来,只好让郑永时他们加班加点了。 可喜的是,不到一个星期,新兵们的枪法便提升了一大截,也许是有箭术的基础。于寒顿时大喜,吩咐郑永时,半月之后就训练骑射,不是骑马射箭,而是骑马打枪,之后再训练急驰中射击移动靶。 子弹的消耗也非常惊人,但于寒做了甩手掌柜之后,在靶场附近有了新发现,这里除了茂密的植被、多不胜数的野生动物外,还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煤、铁、铜矿产。 无人察觉的情况下,一条条矿脉被于寒提炼为铜锭、铁锭,收入了物品栏,煤就算了,辽东的产量很大,划不来费工夫。 补充了原料后,子弹、炮弹以及枪炮配件在锻造炉中源源不断地产出,足够训练和作战消耗了。 二月二十六日晚上,于寒与参谋部联络时,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据徐泰发回的电报,一个叫程竺山的人带了十来个扈从抵达宽城子,宣读了对长春府以及义民的嘉奖令,并正式任命徐泰、杜立三、萧四海等人的职务,还发了一笔赏金; 程竺山获知杜立三身份后,请示了吉林将军,撤销了以前的海捕公文。 忙完之后,程竺山透露了要前往辽东的打算,徐泰佯装糊涂,表示他们与辽东毫无瓜葛,程竺山也没有纠缠,只是要求将他们护送到辽东驻军的地盘。 徐泰便将消息发回海城,又以部下在外拉练为由拖延了一天,等待于寒的决定,看是让程竺山前往海城,还是就地等待。 骑兵师训练已步入了正轨,于寒短期内离开不成问题,他将寿山、郑永时、巴布及另外两个团长阿木尔、宝力德叫来叮嘱一番,又向杜尔特旗主辞行,随后单人双马赶往宽城子。 于寒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听说过此人,而且名声非常不错。 二月二十八日晚上,于寒在长春守备营见到了这位特殊的客人。 这人身体瘦削,面色苍白,但目光炯炯,既没有文人的酸腐,也不见吏员的油滑,由内到外散发着沉稳、睿智以及nongnong的书卷味。 于寒一见便心生赞叹,这个时代不缺热血将领,也不缺精英人士,无奈生不逢时,以致于虽殚精竭虑而与事无补。 对方一见于寒,马上拱手道:“程竺山见过大帅,忝为吉林将军长顺大人帐下幕僚。 大帅前有驱逐俄寇之举,又有治理辽东之功绩,近来又率义民力抗洋夷,斩敌近千,使吉林地方暂无红毛侵扰,保全宽城子数万余百姓,实在是莫大的功绩,能得大帅专程来见,竺山当真是诚惶诚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