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恩情  (第1/1页)
    仲秋一过,萧瑟的季秋便接踵而至。    只是今年的季秋时节连日快晴,枫叶红的格外艳丽,倒叫人没生出多少悲秋之感。    冬月初五时,真定城里下了第一场雪。    初雪是夜里来的,起初落地即化,在万籁俱寂的夜里一点声音都没发出。    等着叫人发觉时,纷纷扬扬的雪花已经落白了整个世界。    郭圣通昨夜又做梦了,脑袋昏昏沉沉的。    见着窗户纸被照得通透,还想今天可真是个好晴天。    谁知道推开窗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下雪了。    纯白柔软的雪花铺天盖地地覆盖了整个世界,树梢枝头全白了。    天地素净的叫人情不自禁地生出一股肃穆之感。    郭圣通简单梳洗了下,就往昭明院去。    弟弟郭况正在院子里面玩雪,小脸冻得发红,却高兴的很。    “阿姊,阿姊,昨夜什么时候下雪的你知道吗?”    郭圣通摇头。    郭况就笑,“我也不知道,阿母说小孩子都睡的香,所以夜里打雷都会不知道。”    看着弟弟的笑脸和绵软柔白的雪地,郭圣通的心情没来由地就好起来,昨夜的梦境立时就被抛在脑后。    她站在廊下抱着手炉看了会弟弟玩雪,就催他进去:“外头冷,玩一会就进去,别冻病了。”    郭况头都没抬,胡乱应了她一声。    郭圣通便嘱咐服侍他的侍女至多再让他玩一盏茶的时间就得领他进去。    母亲已经起身,正在处理杂事,见着郭圣通来便问:“冷不冷?”    郭圣通摇头。    母亲还是道:“多穿些,尤其是早晚更得当心。”    郭圣通点头。    她知道是两年前的那场风寒吓着母亲了,母亲生怕她再生什么怪病。    而想到那场风寒后的怪烧,她心中蓦然一滞。    她原本想着学医来找到答案,只是越往深学她越明白学医也是没用的。    就如她的多梦,按照医理来说,左不过是因为气血不足、情志损伤、阴血亏虚、痰热内扰肝胆、劳累过度、饮食失节这些原因。    可是,这些症状她一条都没有。    而且多梦之人最明显的症状是梦境纷纭,以致白天精神不振。    郭圣通两年以来却只重复地做入同一个梦境,醒来后也是心头的疲惫多过身体上的。    她的医术越精湛,心中的惊惧就越多。    她究竟是为什么这样?    难道她真是那个神秘男子要找的人?    难道梦境中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倘若真是这样,那说的是她的未来还是过去?    如果是过去,这实在说不通,除非她是再生之人。    可是再生之人,又怎么会继续重复一样的命运?    唯一的可能,这是在预兆她的未来。    但是郭圣通看得分明,那个神秘男子绝不是表哥。    莫非她会二嫁?    既然再嫁,必定是之前的婚姻不如意。    可不如意,先知为什么又要提醒她让她顺从母亲的意思?    还是说嫁了那个神秘男子后才过的不好?    郭圣通心乱如麻。    “桐儿——桐儿——”    母亲在叫她。    郭圣通急忙回神,应了母亲一声。    母亲道:“发什么呆呢?昨夜没睡好吗?一会吃了早饭消消食就再睡会。”    郭圣通摇头,又点头。    母亲见她精神不济的样子,便笑道:“用膳吧。”    又吩咐红玉去把郭况叫进来。    郭况早已经进来,正在外屋洗漱,听着母亲叫很快便进来了。    用过早膳后,雪渐渐停住了,郭况去了太学。    郭圣通今天不用进学,便留在母亲房里。    歇过午后,母亲在外屋理事,郭圣通在里间看书。    白雪纷纷,落地有声。    偶有人经过,踩得雪地咯吱作响。    母亲温柔平和的声音从外间慢慢透进来。    郭圣通只觉得心中温馨宁静之极。    她就在母亲房里这样混了一天,也不觉得无聊。    等着母亲理完家事进来叫她时,她才惊觉已经到了申时末。    她和母亲笑道:“这时候怎么过去的这么快,况儿都快下雪了吧。”    “是啊。”母亲点点头,望着已经长成如花少女的女儿又有了些感慨:“这日子哪天过的不快?一晃眼,我们桐儿都是大姑娘了。”    郭圣通怕母亲想起从前的事,尤其是想起父亲感伤,忙道:“一晃眼,阿母也还是个美人。”    母亲被逗笑了,“这孩子,什么时候还有了油嘴滑舌的毛病。”    郭圣通拉着母亲的胳膊不依:“我才不说瞎话呢,你叫红玉和绿萱说,我母亲现在走出去是不是还像个未出阁的?”    不说如平婉华和母亲年纪差不多上下,现在不也还没出阁吗?    就说刘旻今年才二十九岁,本就生的明艳,又保养的好,看着比实际年龄确实小上五六岁不止。    所以郭圣通这话也算不得夸张。    她说这话时理直气壮的。    红玉和绿萱都点头称是。    屋子里其他的侍女也跟着附和。    母亲就笑,“你们可真是说瞎话脸都不红。”    郭圣通不依,拉着母亲撒娇:“您怎么能这样,我哪说瞎话了。”    母亲又笑,她很喜欢女儿作小儿状。    她知道,孩子越来越大后,像这样和母亲亲近撒娇的时候会越来越少。    所以她很珍惜这样的时光。    屋子里气氛正轻松融洽时,郭况回来了。    他大步流星地跑进来,“阿母,阿姊,刘文叔来了。”    郭圣通和母亲都望向郭况。    母亲忙道:“人在哪呢?快请人进来。”    郭况点头,又解释道:“他是来致谢的,要我先进来和你们说一声。说没有拜帖就贸然拜访本就太过失礼,怎好直接到后宅来?”    母亲笑了,“这孩子,讲究还挺多。既是我刘氏族人,就是我的子侄,不用讲这些虚礼。快叫人进来。”    郭圣通瞧母亲嘴上是这样说,但心里到底还是因为刘文叔讲礼而高兴。    刘文叔很快就进来了。    他一进来便对母亲行了大礼,郑重其事地谢了母亲的借银之恩。    母亲还是第一次见到刘文叔,她和郭圣通一样,乍一见面也生出了几分惊艳之感。    这孩子生的太好了。    从前人说谁谁谁如何英武不凡,母亲见过后也觉得不过如此。    但刘文叔的确担得起那四个字。    一想到这也是刘氏血脉,母亲就对刘文叔更多了几分由衷的喜欢。    刘文叔又向郭圣通行大礼,谢过她的救命之恩。    郭圣通不肯受。    刘文叔坚持要谢,“活命之恩。若是不谢,吾心何安?”    郭圣通只得受了他半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