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9章,贺新郎2 (第1/2页)
而罗汝才再一次见死不救,张献忠溃逃之后,他趁着左良玉猛追张献忠之时,带着一万多人马向北而走,罗汝才不想投降,他觉得张献忠这个人太难相处,眼下能够投奔的,只有河南的李自成。 于是罗汝才带着人马进了河南,向开封进发,來和李自成会师。 李自成已经得知孙传庭率军前來,心里也很紧张,毕竟孙传庭不同于傅宗龙,他是朝庭少有的帅才。此时一听罗汝才率军前來,十分高兴,立刻亲自带领五千人马远出一百里前去迎接。 双方会师之后,声威大振,此时天下农民军势力最大的只有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三支,张献忠势力中衰之后,李罗联军便成为最大的农民军力量,其他的小股农民军纷纷前來投奔,李罗联军的人马与日俱增。 不提中原,再说秦军。 自从招抚流民以來,关中出现了一片热闹景象,人多了起來。秦王也十分高兴,他多次出城访查,所到之处只见村村镇镇热火朝天,盖房子,修路,耕种土地,终于有了一些蓬勃之气。 姬梦蝶也沒闲着,她自从中箭受伤之后,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怀上孩子,十分伤心,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才慢慢好起來。 秦王也知道她的心情,便让她平时多出去走走,不要总闷在王府里,因为此时她已贵为王妃,不可能再去cao练娘子军,因此娘子军交给了红娘子统率,姬梦蝶沒有事做,有时便去找倩娘和吴心蓝。 这三个女人性格不同,但很能谈得來。一來二去,倩娘和姬梦蝶便cao心起吴心蓝的婚事了。 因为吴心蓝已经二十六岁了,这在当时來讲,可是非常少见的。张仪因为太忙,事情太多,每天几乎都不在城里,当然也沒时间來找她说话,于是二人的婚事便一拖再拖。 秦王也知道此事,曾经和张仪提过,让他尽快完婚,也好让下面的人有个盼头。虽然秦王已经成婚,但是他这个做丞相沒成亲,下面的官员们也不敢。毕竟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很大,谁都要巴结,因此复活过來的秦人,仍旧沒有人敢成亲。 张仪自然明白,但此时是秦军的重要时期,虽然不打仗,可他的工作比打仗时还多,秦军能否在关中长治久安,就看他的治国之策了。 老实说,这方面张仪的能力有限,他最过人之处,是外交才能,可此时不是战国时期,他的才能多半用不上,李岩年纪又轻,因此只能硬着头皮挑起这副担子。 这个时候,张仪哪里还有心思考虑成亲的事,每天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处理各种事务,经常连饭也顾不上吃,吴心蓝听说了他的辛苦,总是派一个伙计给他送去一大篮子饭食。 秦王知道这些,也不好再说什么。只盼着关中的流民尽快安置下來,好让张仪择吉日成亲。 李岩也知道秦王的心思,于是他着力选拔官员,任用贤能,好减轻张仪的负担。关中的流民招抚措施终于起了成效。 两个月以來,张仪与李岩建立起了一整套安置之法,分布了各级官员,层层负责,各有分工,整套法案如同一辆拼装完好的马车,有条不紊地行进着,这个时候,张仪和李岩觉得,可以向秦王交差了。 此时不管再有多少流民进來,都可以照着这套法令安置,不需要再额外加派人手。 秦王听了之后,十分高兴,立刻与姬梦蝶商议,让她做媒,代表张仪向吴心蓝提亲。 张仪沒什么说的,自从在华阴结识这位红颜知已之后,张仪便再也沒对别的女人动过心,张仪绝非好色之徒,他的雄心壮志在于国家大事,在他看來,封候拜相,名震四方才是大丈夫的本色。如果不能靠着武功得到,就要靠着口才和辩才得到。 而且张仪对于时局看得非常清楚,随着范雎,李自成,满清等力量的壮大,中华大地将会迎來一次更大的乱局。那时才是他施展才华的时候。 至于眼下,必须先安定下來,成亲就是安定。 吴心蓝已经等了自己数年,不能让她再独枕孤灯了。 这个亲事很简单,双方你有情我有义,提亲只是走过场,吴心蓝沒有父母,亲戚也在战乱中逃的逃,死的死,因此全是自己做主,得到吴心蓝的允许之后,姬梦蝶回复张仪,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