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9 县主退亲 (第2/2页)
着隔壁并行的河船里传来‘女’子的哭泣声。 这时候,她并不知道那就是得了“恶疾”的顺昌县主,不能进京城祭祖的赵德媛。 她只是听着那‘女’子哭得哀泣,心里便有些奇怪。 “哥哥们是赵家人,我便不是赵家人?哥哥们是父亲的骨‘rou’,我便不是父亲亲生的‘女’儿了?早知我在父亲眼里不及哥哥一根头发,当初何必把我生下来?” 听着她埋怨父母,她的心一动,便听住了。 身边的脚步声悄,唐坊分栈点副管事劳四娘何等的有眼‘色’,只是在她耳边说了一句,道:“大娘子,听着口音是泉州人氏……” 她无声点了点头。 此时离她下了唐坊海船,被唐坊分栈点的管事接到河船上进城,不过一两个时辰。 在东渡‘门’明州市舶司里需要办入境手续,自然有正管事季大力去安排。季辰虎和船上三百户的坊民,也是他去安置打理。 而她却与船上的几位纲首,还有陈文昌叔侄一样,被各自迎接的管事们接着进城。 胡纲首府里,胡夫人的寿宴就是今晚了。 唐坊在城里置了宅,陈家在明州城也早在几十年前就买了一座极有名的江南园林。 陈文昌刚才送她上船时,已经约好,等胡府的宴事一罢,还要下贴子请她去陈家的晓园里赏‘春’。 绕城的河道里,可供四条船并行。 出城踏青的河船络绎不断,时常能看到雕金画绿,装饰一新的府宅‘私’船开出城来游玩。 也能看到挂着祭幌,从邻近府县回来祭祖的船只。 而与她的船并行的河船是一只不大不小的单桅河船,四间舱房两头小中间大,一看就知道是便宜租来的旧河船。 平常都是做货运生意,四五月里客多时才偶尔载客。 所以,四间房只有一个窗户,还是外面关上的密封板窗。 因为雨前的空气太闷湿,板窗早被船主卸了下来,‘露’出稻草杆子编织的窗帘。 ‘女’子的哭泣声便是从帘后传来。 她听着,那‘女’子确实是泉州城的口音,刚才怨了一阵后,那‘女’子似乎伤心太过,又伏在了桌上呜咽。 绕城的河道只有这一条,现在又是船运繁多的时候,她也不好叫船夫把船推开了些。 她的刀鱼船也是唐坊出面租来的,却是极洁净的游湖新船。 推拉的格窗上雕着五福图,半开着纳入河风,吹动着里面一层斑点湘妃帘,一层白绢绣‘花’帘,透出斑驳的光影。 舱房上铺着崭新的嫩绿地衣,一角还摆放着雕木立式香炉,用熏香吹去点点湿意。 她便可有可无地听着了。 “大娘子吃茶。” 劳四娘殷勤把她习惯吃的武夷山茶放在了她手边的小几上,又揭开了茶食细点的盒子。 她含笑点头,捻了一颗荔枝干果放在了嘴里。 那边的船上果然传来了劝说声,却是小男孩的声音,也带着哭腔,道: “三姐,切不可这样说。父亲是没有办法。是信郡王府里差了人来,说咱们家要是和楼大人结亲,明年的大宗礼就不要在咱们家里办了。要转到二叔家里去。他们这是不让父亲做咱们这一支里的宗主了。” 季青辰在心里微噫了一声。 劳四娘也凑到了她耳朵边,道:“大娘子,听起来是宗室子弟。” 也不需要她开口,劳四娘便伸手,悄悄揭了一角帘角,细细看了两眼对面船上的情形。 她是庄头婆娘劳氏家的堂姐妹,也是那一批北方匠户里头一个被季青辰差回大宋的人。 除了宋话说得好,她也是极有眼‘色’极会‘交’际的人物。 所以她一看对面船上的情形,就知道是和京城里一样最常见的破落宗室,所以船上虽 然有小娘子,有小公子,却没有得力的仆从。 除了撑船的两个河娘,就是后船上的一个老家人,并一个老婆子在照顾。 “像是破落宗室里的子弟,应该是清明奉了召进京城祭拜祖先。但现在不去京城却 到了这里来,只怕是有事不敢去临安。连明州城也不敢呆,要避到城外船上来。” 她转回头,悄悄禀告着。 竟然被她料中了大半。 季青辰也点了点头。 因为不清楚泉州城里的宗亲到底有多少支,她并不能马上判断出外面船上的‘女’子是哪 一位。 但她却知道,她应该是一位县主。 因为大前年太后的七十寿日,宗亲里每一支的长房长‘女’,都被推恩加封一级。 外面这船上的‘女’子如此落泊困窘,家里父亲却是本支里的长子。所以,她应该是无品的‘女’儿得以有幸加封为县主。Q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