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二章 风云骤变 (第2/3页)
高力士苦笑了一声,反问道:“你昨天在华清宫可看见我了?” 李庆安摇了摇头,高力士便道:“那不就清楚了,现在圣上面前根本就不需要我了,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宦官比我更能干,还需要我做什么?无非是向世人表示,他是个念旧的人罢了。” “那高翁索姓退仕回家养老,不更好吗?” 高力士叹了口气,“其实我也想啊!只是总觉得有些事没做完,就这么退下去,心里着实不甘。” “阿翁是指前太子吧!” “不!” 高力士缓缓摇头,“以前或许是,但现在不是了,现在我只是希望他能立太子,不要让大唐江山社稷的延续处于一种危险之中,只有立了太子,大唐的基石才能稳定下来。” 这时,一名侍女端了茶进来,李庆安接过茶,慢慢喝了一口,又问道:“那高翁以为,最终是谁为东宫之主?” 高力士笑而不答,半晌才道:“那你认为呢?” 李庆安笑道:“现在呼声最高的是棣王,今天他又挨了一箭,估计能赚点苦情分,我想他的可能姓为六成。” “六成?”高力士摇摇头笑道:“你太高看他了,他能有三成就不错了,开元二十六年立新太子时,张九龄曾经提议过他,但圣上说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威望不够,或许这两年稍稍改善一点,但还到不了东宫的威望,如果是我,我更看好颖王,毕竟还有点魄力。” “那高翁是认为颖王可能姓较大?” “半年前我确实以为会是颖王,但现在我又改变主意了。” “那高翁最终认为谁会胜出?” 高力士向两边看了看,压低声音道:“皇长孙。” “李俶!” “嘘!”高力士摆摆手,低声对李庆安道:“你心里有数就行了,不可宣扬。” “高翁放心,此事事关重大,我绝不会多言。” 李庆安心中颇为怪异,李俶就是历史上的唐代宗,难道历史真的会跳过李亨,直接到他儿子身上吗?他真的有点糊涂了,历史已经完全走了样。 高力士见李庆安低头沉思不语,便笑道:“你暂时不要管谁入主东宫了,还是管管自己吧!你要想办法度过眼前的危机才对。” 李庆安精神一振,这确实是他最关心的,他连忙道:“请高翁明示。” “哎!你这两年在安西发展太快,兵力居然已经超过了十万,又拥有辽阔的土地,杨国忠已经不止一次参你,说你太危险,我看得出圣上确实有疑心了,别看他昨天接见你,还请你吃饭,那都不说明问题,他心中的真实想法是谁都看不透的,而且多变,你要当心自己成为王忠嗣第二啊!”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果然就是这个问题,他沉吟一下,又道:“那阿翁可有办法避免?” “办法很简单,就是要消除他的疑虑,如果你不能消除他的疑虑,恐怕你这次就回不了安西了,具体的办法我也暂时想不到,不过你送战利品给他是正确的,和贵妃娘娘搞好关系也是对的,但这还不够,你必须让他相信,你没有造反之心,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好吧!让我好好想一想。” 高力士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这几天你就暂时住在我这里,我也和从前不同了,不会有什么非议,你就安心住下。” 李庆安起身笑着拱拱手道:“那我就继续打扰高翁了。” ..........下午,忙碌了一天的杨国忠回府了,棣王被刺杀一案让他忙得脚不落地,先是率领一帮文武官员去迎驾,紧接着又被李隆基叫到兴庆宫训斥一通,他是前任京兆尹,对大盗刘云缉捕不力,他也难逃其咎。 一个棣王刺杀案,闹得长安鸡飞狗跳,无论军队还是衙役都在抓捕另一个逃走的灰衣人,目光都集中在上层,而对有嫌疑的荣王、颖王和永王却只字不提,杨国忠也知道,如果真是三王所为,恐怕李隆基也会让此事不了了之。 “相爷回来了!” 杨国忠的马车刚刚在府门前停稳,门口的两名下人便大声叫嚷起来,口气十分急促。 “家里出了什么事?”杨国忠走下马车问道。 “老爷!” 杨国忠话音刚落,他妻子裴柔在十几名丫鬟的簇拥下奔跑出来,脸上充满了惊惶。 出了什么事杨国忠心中肚明,他却装作惊讶道:“夫人,出了什么事?” “老爷,我兄弟要被李庆安杀了,你救救他吧!”裴柔拉着杨国忠的胳膊,苦苦央求道。 裴晓被李庆安征入安西军,让杨国忠始料不及,也严重打乱了他的部署,他是昨天晚上得到飞鸽传信,但事情已经成了定局,李隆基欣然应允,长孙全绪也动作奇快,当即便和李庆安做了交接,让此事成了铁板钉钉之事,虽然兵部可以反对,但安西军是边军,兵部的控制力要小得多,况且这是李隆基亲自应允的,下午他被李隆基骂得狗血喷头,哪里敢再提这件事。 裴晓被调到安西,让杨国忠也十分沮丧,这等于是把一个人质交到李庆安手中,除非他心狠一点,不要这个小舅子了,可是他又没有那个底气,小舅子可是他娘子的宝贝,她就这么一个弟弟。 这件事让杨国忠头大如斗,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来挽回,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