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5章(续)中国灵异山水系列之双草山(30) (第1/2页)
沈金辉的母亲倒是很实在,见大门被我封死,爬围墙又太高,想了半天就钻狗洞吧,这狗洞也不算小,但和沈金辉那硕胖的身体比起来,确实是小了一号。我也不知道这对母子是怎么想的?会去钻那狗洞,或许是逃生心切吧,逮到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都会百分百的去全力一试,我见状,这范金辉应该一时半会儿的逃不了,我就站在太师椅上喊道:“大家莫吵,我就说一句:我就施展最后一个道术了,这个道术想必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那就是道家最古老的法门‘千斤压顶’,大家应该都没真正的见过吧?今天我来施展一下大家看到你们的少爷了吗?他正撅着屁股钻着狗洞,我想这狗洞马上会变成一个‘泰山’,如果沈金辉不是孙悟空,那应该会被压的很惨!” 大家见我这么一说,都齐刷刷的看向了那狗洞。而沈金辉的母亲见我要施法,急了,歇斯底里的拽着儿子的屁股说道:“儿子,快快点钻回来,人家道士要施法了!”那沈金辉刚一个肩膀钻了出去,只听身后的母亲又要让他钻回去,或许这沈金辉没有听到我要施法的“计划”,兀自还在那边不以为意的喊道:“妈,再推我一把,我应该能钻出去!”那沈金辉的母亲见这个时候,钻回来怎么都要比钻出去要快的多,岂会还能让自己的儿子在拼命的往外钻,所以就在屁股后拼命的拉,沈金辉的爷爷奶奶已经领略过我的道术了,真怕有“千斤压顶”的道术施展开来,一边叫着自己的奴仆们去拉沈金辉。另一边合着沈金辉的父亲跟我“谈判”,沈金辉的爷爷奶奶也不会像沈金辉的父亲那样,善于“交流”,他们跟我谈判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拖延我的时间,不让我施法而已。对于这个,其实压根就不足为虑,在道术中,还有一个大家熟知,被道士们常用的一种道术为“移形**”,这道术有点像科幻片里的瞬间漂移。你把我围在一个地儿,没用,一个“移形”就能彻底解决,成语“移花接木”就是来源于此,通过“移形”,我来到了沈金辉和沈金辉母亲的身旁,沈金辉母亲兀自在拉,沈金辉在狗洞里兀自在钻,他俩拉扯的热闹,我也看得热闹。我身后的那些人看到我突然失踪,都在嘀嘀咕咕的喊找,最后一转身,看到了我就在那沈金辉母子俩的身旁,纷纷急着提醒道:“小心”但这些提醒又有何用?我口中念着口诀,“泰山压顶”顿时将沈金辉活生生的压在了底下。 众人看罢大惊失色,沈金辉的母亲直到这时才发现我就在旁边,她儿子沈金辉确实死的很惨,在和其母亲的拉扯过程中,正好是双肩处掐在了狗洞,我这一“泰山压顶”,活生生的压在了沈金辉的双肩,这一来,“踏踏实实”的人首分离,那沈金辉的母亲正好在做着拉沈金辉的动作,这一来,沈金辉的母亲确实是把自己的亲儿子拽了回来,就是没有了头颅,她看着我,似乎以为我使用的是障眼法,一时惊呆在那边,从心理层面来判断,应该是断然不会接受自己儿子人首分离的现实,她之所以会愣着看着我,只是在她的内心中。一个劲的告诫自己,都是假的,眼前的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这个牛鼻子道士在故弄玄虚。沈金辉的母亲可以自欺欺人,但沈家上上下下,显然是不可能面对这么一个现实,见状后,哭的、喊的、愤怒的人们个个都有,表情心态虽然不统一,但举止行为非常的明确一致:朝我奔将过来。一副要把我千刀万剐的架势。我自不必理会这些爪牙耳目,自顾自的丢下了一句:“自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说完穿墙而过来到墙外。沈金辉的脑袋滚落在外面,双眼圆睁。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我看都不看,随手拎起那死不瞑目的脑袋,走向了城东之门 我将人头挂上的那一刻,一个老者出现在了我的旁边,看着那已经挂好的人头,摇了摇头说道:“想不到你们出家人也能跟汪洋大盗杀人如麻呀!”“杀尽恶人。谈不上如麻不如麻。”我义正言辞的说道: “你为百姓除了一害,这里的所有人都应该感谢你吧?”那老者忽悠悠的问道: “这个谈不上,至少和沈家有关系的人不应该会感谢我!”我倒是很实在的回答道: “这里的地方长官呢?他会感谢你吗?”那老者问道: “不应该不,或许也应该很难说。至少应该算是比较中立吧!”我设身处地的想了想,觉得这地方的长官应该认识沈家,沈家死了子嗣,对他来说应该不会特别的难受,但沈金辉以前犯错,这地方长官之所以不处理他,倒不是忌惮沈金辉什么,还是不愿意跟沈家去闹僵,现在借我之手,除掉了这地方上的一害,那变相的为这地方的长官解决了治安上的难题,想必在内心深处应该是感谢我的。 “我觉得他不会感谢你!”那老者似乎很肯定的对着我说道: “为何会这么肯定?”我狐疑的问道: “你把人家的‘镜子’给砸了,人家如何再去有效的管理?”那老者抚摸着自己的胡须说道: 镜子?这个比喻很恰当,乾隆年间,全国都知道这和珅是标标准准的大贪官,这乾隆皇帝会不知道?为何不赶尽杀绝?有的史学家认为是乾隆皇帝这么做是给自己的继任者做政治统治上的准备,有点道理,但我觉得这不够全面,关键还是以和珅为代表的一面“镜子”让乾隆皇帝可以清楚的看到,谁是真为大清皇朝做事的,谁是真正阿谀奉承、只会溜须拍马之人。通过这面镜子,乾隆皇帝在处理各种政务上,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为何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后的一个巅峰——康乾盛世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位长者,有件事情我不能明白,想向你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