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二十七章 盟约㈦ (第2/2页)
张宣,直龙图阁、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兴元府、利路安抚使赵彦纳,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李真。甚至也包括总领四川财赋的安癸,既有张口要兵,也有张口要钱、要粮地。总之是十万火急。 刚被派到蜀地不久的宝章阁待制、潼川安抚使、知泸州魏了翁也上表,建议皇帝挑选‘精’兵良将积极备战,还说要广开言路整顿吏治,中兴天下。这人忠心有余,却说的都是大空话。 因为太后崩,赵昀下诏说除外朝大典。要在宫中服丧三年。所以,他一身素衣,却与自己地贾贵妃总是缠绵在一起。 秦王赵诚地国书,赵昀早就与大臣们看过,并且还商议过,只是没商议出个结果出来,满朝大臣都云:从长计议。恰逢杨太后驾崩,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如果能够,大宋君臣们希望这件事情永远都这样。 可是。从川蜀递来的军情奏表让赵昀不得不面对。西北地惨祸刚刚过去一年,‘蒙’古军留下的千疮百孔让他头痛不已,如今秦军又来了,而且在宋国君臣地心目中,一个杀了‘蒙’古可汗的军队一定更加野蛮和悍勇,这个消息正验证了那个词:祸不单行。 临安府的这个冬天十分寒冷。赵昀头痛,可是朝天‘门’外的清河坊,达官贵人府第的‘门’口仍然车水马龙,万‘花’楼仍然灯红酒绿,西湖边上仍然歌舞不休。人们并不知道数千里之外正在或即将要发生什么。既使知道也都会说,这是朝中大臣们的事情,或者会说,外虏还远着呢。 即使是皇帝。也管不着达官贵人或腰缠万贯的商人们寻欢作乐,也管不着文人雅士们闻歌而和的闲情逸致,尤其是除夕与元旦即将到来的时候。 赵昀被堆积如山的告急奏折给‘弄’晕了,他其实倒是想与秦国打上一仗,可是他更无法应付战败地后果。他将自己的重臣们叫来,让他们去商议出个办法来。重臣们商议来商议去,无非是战、和与不战不和三种选择,为持何策争论不休。当秦、金订盟约的消息传来时。在深宫中沉醉于贾贵妃美‘色’的赵诚昀终于得到了大臣们最终的结论。
“派使者赴河西?”赵昀的脸‘色’‘阴’沉。有些不敢相信,“卿等就商议出这个计策?” “回官家。前此时月,西蕃秦主致我朝国书,‘欲’与我朝约盟。今又屯兵于我西北关外,边关告急,我朝岂能坐视?臣等遣使赴河西中兴府,一来是拖延秦军南下,二是要探查秦主真意虚实。”乔行简低头奏道。 “西蕃”这个词原指西夏,现在成了赵诚的专用,至于金人则是北虏、金虏,不过有时用的却是“北朝”。 “西蕃居心叵测,我朝不得不防!”郑清之道,“听说西蕃与金人结盟,我朝只是未闻其中详略,怕是不利于我朝。故我朝首先应遣使近处试探其用心,从长计议。” “边关烽火正急,四川制置使李真言,西蕃此番大军云集,在关外日夜‘cao’演,伐木采石,大动干戈,有攻我川蜀之企图。臣以为若是敌军得逞,则我西北危在旦夕。敌军一旦破关闯入,即可顺嘉陵江而下,一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枢密院使薛极道。 “薛卿家是否太高看了西蕃?”赵昀不悦,“难道我边关耗费朝廷钱粮无数,却挡不住西北之敌?” “臣知罪!”薛极连忙道。真的知罪吗?这句话已经成了君臣之间的客套话。如果在几年前,薛极等人或许会相信蜀地地坚固关防可以挡住敌人,就如同吴仙人关大捷那样,但如今他们却不敢相信。 赵昀坐在御坐上,虽然气‘色’不错,但是乔行简忽然想起了那个冤死的济王,又因为今天商议的军国大事,也就顺理成章地想起了那个曾经的贺兰国王。如果济王为帝会怎样?乔行简连忙扔掉心中刚产生地这个念头。 “官家终究还是对美‘色’和安逸更擅长一些。”乔行简心中暗忖道。这乔行简是朝中元老,但议事模棱两可,举棋不定。 赵昀没有想出一个比臣子们更好的办法,秦兵阵兵在侧,而金人与秦国又结盟,而宋金又有世仇,这对宋国就是一个大威胁。若是秦、两两国同时南下,宋国如何能够抵挡? 威胁是现实的,又是赤‘裸’‘裸’的,赵昀觉得很是气馁,因为他发现自己身为皇帝,还有许多事情是自己无法摆布的。 “去年‘春’,秦主出使我朝,官家曾许诺赐皇家御制典籍予之,只是彼时我朝尚未准备周全,而秦主又急着返回,故我朝鸿篇巨制尚未被其带回一卷一本。”乔行简道,“不如此次让我朝使者携此类巨著赴中兴府。” “那个苟……苟……”赵昀一时想不起来。 “苟梦‘玉’!”郑清之接口提醒道。 “苟梦‘玉’现在在何处?”赵昀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个名声不显的人物。 “回官家,苟大人现在在外地为官,不如召他回朝?”郑清之奏道。 “卿等酌情处理吧!”赵昀吩咐道,“命四川及沔州、洋州、兴元府等边关守臣,整军备战,不让敌酋踏入我境一步!” “遵旨!”郑清之等人应道。 这件事这么处理就算告一段落了,赵昀忽然觉得轻松了许多,似乎如此一来,在相当一段时日以内,天下太平无事。 赵昀又‘迷’恋起贾贵妃美好柔软的身子,却忘了自己正在服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