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终得一子  (第1/2页)
    一转眼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到了令府夫人分娩的日子也就四五天的时间,负责接生的人早就应经找好,令府陷入了一种既高兴又紧张的氛围之中。    令老爷手里拿着三根香,在祖上的牌位前拜到:各位祖宗,我令某今年四十,终于要得一子,请各位令家祖先保佑我妻儿平安顺利。    说完将三根香插到香坛里,磕了三个头。之后起身问丁二:“有没有什么大补的,比如人参鹿茸什么的,给夫人熬汤喝。”    “老爷,您忘啦!去年过年时您老丈人拿来两只上好的长白山千年人参,一直放在您的书房里。”    “对啊!我怎么给忘了。你立马取出来,给后厨拿过去,让他们顿了,煮一个时辰,这可是大补啊!”    “明白。我这就去。”    “等等,接生婆找好了吗?”    “老爷,找好了。是城东的刘大婶,她接生的孩子,个顶个健康。”    “好,你去吧!”    令老爷转身又奔向父母的房间。    “当当当”    “请进”    令老爷进到了父母的房间。    “儿子今天来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    母亲说:“我猜是你给你那快要出生的儿子起名字的事吧!”    “母亲,你怎么知道?”    “我看着你长大,你的心思我还不了解。我和你父亲想好啦!”    “叫什么?”    “叫令伯麟吧!寓意着健康和美好。”    “令伯麟,这个名字不错。有劳父母啦!”    令老爷见起完名字,转身就告辞。这时丁二来了:“老爷,炖的人参汤好了。”    “走,我去端进去。”    说完便向厨房走去。    进了厨房,丁二那这顿好的参汤说:“老爷,这可是大补啊!”    “生孩子这件事就得大补”边说边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进到了房间,对着妻子说:“你起来走走吧!不要总躺着。我给你熬了长白山千年参汤,你喝一碗,给你补补身子。”    “端茶倒水这些事就让下人来做,你做什么?”    “没事,自己的媳妇,又不是外人,怕什么?”    “这参汤炖的入味,好喝。”    “这可是花很长精心熬得,全都是为了你。”    “这几个月,你和家人为了我太辛苦了。”    “一家人,不用说那么多。快把汤都喝了吧!这几天你不要乱走动,因为快要临产了,还有走路的时候一定也要小心,让翠儿扶着你。”    “放心吧!”    就这样安安静静的过了三天,终于到了临产的日子了。    令府上上下下早就应经准备好了,但是夫人却迟迟没有感觉。突然中午午饭之后,夫人肚子突感不适,伴有剧痛,多半是要生了,全家赶紧忙活起来。    这时令府二老以及令老爷全在外面候着,这时令老爷将生意上的事全部抛在脑后,神情异常的紧张。    那些女仆们进进出出,忙里忙外,就能听见令夫人的喊叫声,只有这时才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突然传来一声“哇哇”的婴儿哭声,接生婆出来说:“恭喜,是个公子,母子平安。”    令老爷:“太好了,多谢,多谢。”    这个婴儿两眼巨大,皮肤细嫩,长的那是一个可爱。    令老爷不顾一切冲进屋内,抱住自己的妻子说:“你是我们家的恩人啊!我四十了,才有一个儿子,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说完轻轻的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之后将很虚弱的妻子轻轻的放在床上。    接生婆对令老爷说:“生完孩子坐月子很关键,不能凉着,不能生气,这些都得注意,你一定要多加照顾。”    “放心吧!”    丁二拿出五两银子给接生婆。    接生婆接完银子便回了去。    令府添丁进口,全家陷入了喜庆的氛围中,这个婴儿的名字叫令伯麟,谁能想到他的路才刚刚开始。令伯麟犹如掌上明珠一样被家人照顾着。    这天一早,令老爷和丁二便开始走访生意。    令老爷:“这几天光顾着高兴,把生意给耽误了,你陪我看看吧!”    “老爷,您办您的生意,我在旁边伺候您。”    二人走到了令府大门,看看粥棚的情况,令老爷的脸上陷入了不满当中。    令老爷问难民:“大爷,这个粥一天几顿啊!”    “三顿”    “那三顿都能喝饱吗?”    “将就吧”    令老爷的眼光又转向熬粥的大铁锅,令老爷大喊了一句:“停!”    “我说过,这个粥要插上筷子不倒,你们看,这支筷子不就倒了吗?这样的粥难民们能吃饱吗?往里加米。”    熬粥的下人们赶紧往里加米。    “如果在有第二次这样的情况发生,你们就不要干了。”    令老爷和丁二看到由稀粥变成了干粥,才放心的走。    走到闹事上,最先到了八大碗酒楼,掌柜的出来迎接:“东家来了,东家里面请。”    “三层扩建的事马上就开始扩建,你要有个心理准备,钱你不用担心。”    “谢东家”    “你不用陪着我们,我俩这就走,还有别的事。”    “东家慢走。”    令老爷和丁二又分别告诉了另外俩家酒楼扩建的事,又到了别的门店看看。在回府的路上经过李府和刘府,门口的粥棚依然人山人海。    令老爷感慨的说:“人生苦短,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还是很多的。只要我活一天,粥棚就办一天。”    “老爷,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走吧!”    盛京府衙的屋内,扣押着那五个昏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