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朝气象 广纳贤才 (第2/2页)
命。 女皇以六十七岁高龄登上大宝,如今已近古稀,虽然身体康健,可是后嗣的问题也摆在了她的面前。 到底是把皇位传给李姓的儿子还是传给武姓的侄子,女皇大费周章。 按道理当然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可是儿子姓李,如果传给了他们,等于把江山又交还给李唐,那么自己辛苦建立的大周王朝也就只能存续一代。这是女皇不愿意见到的。 那么可以交给武姓的侄子吗?可是侄子毕竟不是自己所生,和儿子相比,谁亲谁疏,傻瓜都知道! 女皇的犹豫,魏王武承嗣最早洞悉。野心勃勃的魏王对皇嗣之位早已势在必得。 他不仅在女皇面前表现的兢兢业业,同时还卑躬屈膝地伺候女皇的男宠薛怀义,事事处处揣度女皇心思,把女皇伺候的舒舒服服,高高兴兴。 九月的一天,他派人指示洛阳人王庆之,纠集了数百人联名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当女皇将奏表说于当朝宰相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听。不料,话音刚落,三人就异口同声地说:“万万不可!” “皇嗣早立,并无半点差错,如果随意更改皇嗣,必将动摇国基,致生变乱!” 女皇听到此,知道皇嗣不可变更,便将此事放在一边,不再议。 可是消息传到诸武的耳中,这三个宰相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rou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他们各种设计陷害,终于成功离间了女皇和宰相。不久,女皇下旨免去了岑长倩的宰相之职,令他西征突厥。 格辅元也被送进了大狱。
在酷吏审讯欧阳通的时候踢到了铁板,欧阳通顶住了种种酷刑,拒不招供。结果来俊臣罗织了罪行,诬陷三个宰相串通十几个朝臣密谋造反。 十月十二日,三位宰相被同时斩杀于洛阳街头。 三个宰相被杀,诸武群情激奋。他们很快又采取了新的行动,他们指使王庆之继续纠集人员请命。 女皇不得已召见了他,并给了他随时出入皇宫见圣的特权。 结果这个没眼色的家伙,不知死活,竟然在女皇面前撒泼放赖起来,终于激怒了女皇。女皇让人杖击这个胡言乱语的家伙,结果大臣乘机杖毙了王庆之。 诸武见此计不成,随即又想出了一计。他们竟然私通宫婢韦团儿,让其陷害皇嗣的妃子从事厌胜之术,女皇大怒,随即秘密处死了皇嗣的两位妃子。 皇嗣李旦被吓傻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妃子搞厌胜之术,皇上会不会治他个知情不报的罪。幸亏上官婉儿瞧出了端倪,她出声提醒女皇此事蹊跷。女皇责令上官婉儿彻查此事。 上官婉儿凭借自己在后宫的威望和人脉很快查清了此事。女皇得知内情,立即传令内侍,将韦团儿杖毙于嘉豫殿前。 铁了心要争夺皇嗣的武承嗣并没有因为受挫而退缩,他见女皇对韦团儿一事没有深究,更加变本加厉的放出了各种手段。 他在皇嗣周边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全方位、无死角、不间断地盯梢,希望李旦有一天可以自露马脚。 这日下朝后,有两名大臣探视了皇嗣,本希望可以安慰安慰风雨中飘摇的皇嗣,没想到却为他带来了灾难。 武承嗣立马抓住了这件事,他在女皇耳边道:“陛下,皇嗣私会朝臣恐对朝廷不利啊?” 女皇蹙眉,下令来俊臣审一审去探视皇嗣的两位大臣。来俊臣严刑拷打了他们,可是这两位忠直的大臣,宁死不屈 ,至死也没有说太子一句不是。 结果来俊臣编造了伪供,将两位大臣送上了断头台。 女皇从此下令:不准皇嗣与任何朝臣见面议事。 皇嗣如今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只剩下几个伺候的宫人和乐工、优人。即便是这样,酷吏来俊臣还是将他身边的宫人们抓走,刑讯之后,很快有人扛不住举手愿招。 正在来俊臣窃喜的时候,乐工安金藏忽然挺身而出道:“休听贱奴胡说!皇嗣绝无谋反之心。我愿破心以明皇嗣不反!”说完,抢过一边小吏身上的佩刀,反手划开了自己的胸腹。 挠是来俊臣这样一个见惯血腥场面的恶魔也被安金藏的做法震慑住,不敢再往下审。 有小吏立刻将此事回禀了女皇,女皇得知后,令太医院的御医们紧急救治安金藏。御医们为安金藏缝合了伤口,止住了出血。第二天安金藏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太子不反!” 女皇得知后慨然道:“太子不知自明,愧不如你也!” 随即下令来俊臣停止审理此案。李旦又逃过了一劫。 后来女皇将此事咨询于宰相狄仁杰,狄相坚决反对立武承嗣,他言道:“自古未闻做天子的为姑母立庙的!”此话击中了女皇的心坎,女皇最终道:“朕身体康健,立皇嗣一事可以从长计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