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谋权篡位_第176章 卖炭翁(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 卖炭翁(下) (第1/2页)

    绡绸可不是丝绸,它要薄得多,也粗糙得多,价值更是天地之别。

    辛辛苦苦一个多月才烧出这一车炭,结果就换回这么点儿东西?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那可是梁王府啊,是陛下最最宠爱的亲王殿下!自己敢跑么?恐怕跑到哪里都会被捉回来吧,到那时候,结局更是不堪设想……

    老者苍白的脸容满是愁苦,一言不发,默默的蹲在地上。

    拉炭的牛车挡住的进城的道路,后面的官员不耐,渐渐围拢过来。起先还有人想要出言呵斥,但是听闻那霸道的管事居然是梁王府的人,都识趣的闭嘴不言。

    但心里自然想法各异。

    苏宸的马车距离不远,全程将梁王府管事的霸道做法看在眼里。

    他见惯了社会的阴暗,也就不会有那种冲冠一怒的冲动。

    阶级、压迫、剥削……

    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消除的丑陋元素,甚至可以说,它们是人类社会的原罪,是埋藏在人类心底最肮脏的种子。

    但能给武三思添点堵,他很乐意。

    更何况这也反映了监察院的不足,对于那些公卿该下手了!

    怎么办呢?

    出去摆摆威风,将梁王府的这几个管事狠狠的揍一顿?

    效果很差,武三思也不会有半点心疼。

    那么,就狠一点吧,让武三思那个家伙从此之后只要想起本侯,就恨得咬牙,反正那家伙也当不了皇帝,怕啥……

    苏宸掀开车帘,跳了下来,背负着双手,慢步踱到梁王府管事和卖炭老翁的中间。

    等候进城的官员们纷纷一愣,因为朝堂上的官员被清洗了一遍又一遍,所以在场绝大多数官员都是不认得苏宸的,心说还真有人敢管梁王府的闲事?

    再一看,这郎君生得倒是俊美。

    梁王府的管事自然认识这位名动大周的宁国侯,自知自己做得确实很过分,在面对苏宸的时候,难免心虚,这位可是敢跟自家王爷刚正面,要说揍自己一顿,那是毫无压力……

    几个管事面面相觑,心惊胆跳的齐齐后退一步,为首一人色厉内荏道:“宁……国侯,此时与您无关,那个……”

    吞了口吐沫,狠话还是不敢说出口。

    孰料苏宸看都不看他们,径自看着那辆拉满竹炭的牛车,轻叹一声。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所有人都愣住。

    梁王府的管事一脸错愕,听说宁国侯的诗首首都是传世之作,这是要为王爷作诗?

    围观的官员则是一脸嫌弃,这什么文化水平啊,平仄押韵根本不对头啊……

    苏宸继续一脸唏嘘的曼声吟道:“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未进城,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梁王府上绯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管事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嘶……嘶……”

    起先一些不认识苏宸的官员还想要看苏宸的笑话,直到整首诗听完,那些官员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么特么也太狠了吧?

    简直是要把梁王殿下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啊!

    在场的外地官员,都算得上是饱学之士,即便再不学无术,自幼生长在学识的氛围之下,也不是山野村夫可以相比。

    作诗或许作不出来,但是鉴赏能力绝对是有的。

    苏宸这首诗一出,才思敏捷者自是瞬间便领会此诗的精髓,以及房俊背后的意图,思维迟钝一点的,稍一思索,也是领会。

    如何让一个人的名字流传千古?

    最直接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干一件轰轰烈烈天下侧目的大事,不需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起码也得震动一时;另一个,便是将这个人的名字写入书籍,与文章不朽……

    显然,苏宸作的就是后者。这个时代,还不是开元时期唐诗绚烂名作迭出的时代,文学同财富一样,尚需缓缓的累积。

    是以,苏宸的这首《卖炭翁》让众人心头一震!

    文字固然浅显直白,没有华丽的词汇堆砌出绚烂的效果,但平淡中却蕴含着灵动的韵律,而且言之有物、骨rou丰满!

    开篇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的刻画出卖炭老翁的肖像,写出了劳动的艰辛,简直绝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