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归家  (第1/2页)
    等到王安之放课回来。    天已经开始微微发黑了。    大明帝国因为疆域辽阔,在时间上也显得特别有特点。    如果单按照帝都的时间来进行统一的话,会出现帝都早已经进入黑夜,而某地方还是大日初升这样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各地都会按照各地的时间进行生产生活的安排的原因。    王安之现在居住的地方离学堂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这里的几分钟,还只是按照普通人的脚力。    如果是修行者,速度全开的话,可能几息只能就能赶到学堂之中。    房子占地五百多平。    有三层楼高。    还带着一个别具一番天地的小院子。    房子上一任的主人对这栋房子非常爱护。    在这个不足百平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式的灵植。    整个院子充满了扑鼻的香味。    一进院子,整日的疲劳都一扫而空。    在寸土寸金的西京城,这样的房子,又在这么市区的地段。    那可真是价值不菲。    其他的不说。    就说家境算得上不错的徐七郎。    在学府区都是只能在一幢七十多层的高楼里,租着一套普普通通的二居室。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太原王氏的身家。    咦,怎么是太原王氏呢?    说到这里,就只能说到王安之的便宜师傅。    那位元元子了。    他把王安之掳来之后。    啥东西都没有教给过他,反倒是直接扔过了西安中学堂。    美其名曰,你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打基础。    而论打基础,这大明帝国,哪里有地方比学堂还有经验,还有手段呢?    于是乎,王安之又成功成为了一名学生。    不过还好是这位奇道士面子够大,只叫了他的剑童出面。    西京中学堂的山主都亲自迎接,带着王安之办完了入学的东西。    不过等到王安之上完第一天的课后。    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    自己的便宜师尊跑了。    师尊的剑童也早走了。    就留着自己一个人在这偌大的西京府。    他无语的拨通了族里留给每个族人应急的天仪号码,把自己的情况和族里一说。    就算是太原王氏的接线员算得上是足够的见识广。    但是听到这样的情况也是一脸懵逼。    只能表示,自己还得再和族里联系,问一下怎么办。    倒是族里对于这种情况虽然没有怎么听过,却反应及时。    在西京府的太原王氏的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就将王安之接入附近的酒店。    第二天,一套自带天地的,三层楼的中式别墅就交到了王安之的手里。    这让王安之对自己那个不靠谱的师傅更是无语。    这才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院子里,一位白衣儒生正在捧卷诵读。    “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看到王安之进来,停住了声音,微笑点头。    “七叔。”    王安之恭敬鞠躬示礼。    王恭如笑着回礼。    面前这位白衣儒生是太原王氏派来照顾王安之起居之人。    如果论起关系远近,还都是平阳王氏一脉的。    家中排行第七,所以也叫王安之称呼其为七叔。    但是别看他面貌普通,平常也不露一点奇人异相。    但是王安之却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一般人。    因为他名叫恭如。    一个世家,各有各的的特点。    比如说财富多,比如说功法多,比如说家族的领地多。    但是大多数世家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开枝散叶,族人众多。    大部分如太原王氏之类的世家,反对家中子弟使用人工培育的技术来繁衍后代。    但是即使如此。    像太原王氏,每一代族人,都有数万人之多,有时候甚至能突破十万多人。    族人众多。    这也会引发一个问题。    资源分配的问题。    万载世家只要能传承下去的,必然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分配规则。    这套分配规则,可以复杂,可以有侧重,甚至可以有点不公平。    但是有一条必须要实行。    那就是不变。    不变,就意味着任何时期不以人的意志来改变。    不变,也意味着,标准就在那里,任何人都能看到,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公平。    像太原王氏如大部分世家一般。    通过选拔,将家族资源作为一个倒三角形的形势分配下去。    每代之中最优秀的一批人,他们拥有家族给予的最多的资源。    次之,则少之。    一直到那些没有修行天赋的家族子弟。    对于这些子弟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