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喜欢与否  (第2/2页)
不公。您好像把三晋大地之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在这大地上的土皇帝——太原王氏。但是您没有想过,失去了太原王氏,还会有太原黄氏,太原汪氏等等等等。他们会比太原王氏好嘛?这不见得。就像顺昌号的利率一般,太原王氏是rou食者中吃相最好的了。”    王安之看着他,目中充满了怜惜的同情,仿佛已从这倔强孤独的小道士身上,看到了他自己曾经的影子。    当然,不是此片世界的自己。    而是上个世界的自己。    年少的自己,只是看到世界,但是根本没有真正的认识世界。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以为眼前看到的矛盾是事物真正的矛盾。    花了大功夫在这次要矛盾上,最后才会发现,花了时间功夫,都是白瞎功夫。    这个大明帝国,历史的进程比王安之所在的世界进程慢了很多。    王安之想了很多,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修行者的存在。    修行者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生产力。    也是这个世界的推动者。    但是他们压制住了普通人向上前进的步伐,这意味着抑制了社会的发展。    因为修行者的寿命太长,上下两代修行者的差距,可能都意味着数百年的时光。    而修行者的存在,更是意味着这世界上存在这一股天然的统治者。    不像奴隶社会的奴隶主,不像封建社会的地主,也不像现代社会的资本家。    大明帝国的修行者们靠的不是单纯占有物资资料而取得统治地位。
    他们单纯的是靠拳头,武力,以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术法占据了统治地位。    科技的进步,让普通人前进了一步,但是让修行者前进了三步。    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修行的世界还在,那么这个世界天然存在着修行者压迫被修行者的情况。    这一点历代仁人志士都已经感觉到了,有过各种各样的改革。    如天唐时期,天子用佛道相争,用藩镇大将与当地世家夺利,用异族高手与本地修行者相较,想通过取得平衡而制约修行者的势力。    最后如何,就如同钢丝上玩火,平衡一倒,藩镇取得最大优势,数镇资源,培养将领修士,那将领一旦凌驾于世人,最后那浩浩盛世最后沦为了灰烬。    再如前宋,深感藩镇旧事,对内压制将领,防止旧事发生,享受了千载安详。但是突然一日,北贼南下,无人能挡,王都沦陷,宫阙万间都成了土。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无论如何,种种手段最后都没有动摇修行者高高在上的地位。    直到本朝,大明帝国的太祖,深感前朝旧事,立《大明律》,设立机构,监察天下。    立国初年,世家蜷缩,修士低眉。    但是到了现在,《大明律》也只能约束约束任浮平这样无根无萍的修士了。    王安之轻轻叹了一口气。    太原王氏只是一个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日没有太原王氏,必然还有其他的世家或者势力高高在上。    就如同一个游戏,参与方从参加的那一刻起,就互相争夺资源。    谁拿到资源,谁就能更好的分配资源。    谁成了最大的存在,谁就能在之后越来越庞大。    太原王氏错了吗?    它没有错。    如果不是它胜利了,那么今天就是王安之等人成为别人盘剥的对象罢了。    只要这个时代是修行者掌握强权的时代,只要这个社会制度是这个制度,那么总会有人被牺牲,有人高居在上。    最后王安之总结了一下,“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享受阳光的同时,努力不让它们被我们全部遮住。”    元元子笑了一下。    他盯了眼王安之,笑道:“你不喜欢。”    王安之突然呆滞了一秒。    回道:“我为什么要喜欢?”    元元子说道:“你的出生,超过了三晋大地大多数人,你不喜欢吗?”    王安之不回答。    只是笑笑。    他的出生,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度。    在这里出生,根本不是他喜欢的。    他信仰的是镰刀和铁锤,怎么会喜欢这样的世界呢?    但是现在对他来说,又太过早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练气境小孩子。    有什么好说喜不喜欢这个世界的呢?    他没有资格。    更没有人会听。    在现在这个时间,他需要做的是,汲取一切能汲取的东西。    成为一个有资格对世界发出一句话,我不喜欢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