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_第222章:两件大事和一件秘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两件大事和一件秘事 (第2/3页)

中,牟驼岗一战,四面楚歌,若不是我大宋官家仁慈,完颜宗望就得埋骨开封,这事,陛下不会不知道吧?”

    不等李乾顺说话,李察哥就把话接了过来:“小姚相公所说,和金人所说,可完全不同呐。”

    姚平仲问道:“金人如何说?”

    李察哥笑道:“这些话本不该说,免得不敬,但小姚相公问了,本王也就只能如实相告。”

    第一次开封之战刚一结束,金国便遣使来告知西夏,东路军之所以撤出开封,是因为大宋女官家以色相诱,答应一年后亲自前往会宁府,携大宋归降大金,非但如此,还亲身留在会宁府,侍奉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兵不血刃就能拿下大宋,还收了女官家入房,这才答应撤兵。

    李察哥问道:“若真是你大宋败了东路军,他们岂能军容肃整地回到会宁府,还顺道抢了云内、天德?这岂能是败军所为之事?”

    姚平仲一时语塞,因为按常理来看,确实不像败军所为。

    姚平仲眼看功亏一篑,差点就耐不住性子,说些不服咱们碰一碰之类的硬话,可就在此时,李乾顺随行之人匆匆进来,在李乾顺耳边说了些什么,李乾顺顿时龙颜大变,随即起身对姚平仲说道:“少待片刻,朕与晋王商议一下。”

    说完,便跟着晋王走出了屋内。

    一刻钟后,两人又返了回来,这次一进门,姚平仲就能感觉到两人的态度与之前截然不同。

    李察哥笑呵呵地问道:“太原之战,小姚相公可听说了?”

    姚平仲只知道金军西路军围了太原,却并不知道战况如何,只能实话实说道:“我奉朝廷旨意出使时,还未得到太原消息。”

    李察哥继续笑道:“太原大将,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太原城割给了金国。”

    姚平仲一听,整个人都蔫了。

    这还谈个屁?

    “但是……太原守军竟然斩杀了西路军前锋大将完颜银术可……”

    姚平仲一惊,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他本就不是一个搞外交的,只是延安府离西夏国都兴庆府近一些,这才临时受命,充当了使臣,遇见这种一半好消息一半坏消息的情况,脑子还真就转不过来。

    见姚平仲没说话,西夏皇帝李乾顺问道:“你且说说,想让我们西夏如何,联宋抗金的话就不用说了,我们西夏能做到的,就是在你们宋金交战之时,不发兵袭扰边境。”

    姚平仲一听,觉得有戏,便直言道:“发兵袭扰我们大宋倒是不惧……我们就是想替人借条路。”

    “借路?”李乾顺与李察哥相视一眼:“替谁借路?”

    “耶律大石!”

    ……

    ……

    这日发生的第二件事,是在离兴庆府千里之外的开封。

    比起兴庆府的天高气爽,阳光和煦,此时的开封城依旧是天地清冷灰沉,风雪漫天而下。

    金军从青城发兵,直扑开封通津门。

    完颜宗望的东路军派出耶律余睹和完颜宗弼两员大将,各带三千兵马,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护卫西路军安全抵达开封城通津门外,不要在半路上就被开封城外的勤王军给灭了。

    到了通津门后,也得负责护住西路军不受城外宋军的sao扰,只是要离的远远的。

    而西路军的任务,是佯装攻城。

    所以西路军并未派出多少兵马,也就只推上了五台沉和两辆填壕车,以及不到一千人的队伍。

    之所以是佯装,其实就是想试一试开封城的防御力量。

    熟悉一下地形,测算一下将来全力攻城时,金军机的列阵位置。

    这两个月来,完颜宗翰苦思冥想,如何避免自己的机阵再一次被宋军那种奇怪的火器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他想到了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提升沉的射程。

    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只要宋军的火器打不到自己,那便没有什么威胁。

    提升沉射程,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并不简单。

    在完颜希尹组织大量工匠商议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所用的石块小一些,轻一些,这样射程自然提升,代价就是轰塌一面城区需要的时间多一些而已。

    完颜宗翰觉得,无所谓。

    在太原补充完粮草的他,有的是时间。

    第二个办法是将机尽可能的分散开。

    经过对太原一战幸存下来的手的询问,得知沉阵被毁,大多数是一台沉倒下,压垮了另外一台,由此形成了连锁反应。

    所以只要有足够大的区域,把机分散开,就能有效地避免这种连锁损坏。

    幸好,开封城外没有塘埭,可以施展的地方,足够大。

    在金军朝着通津门外进发的路上,城外宋军发现了攻城器械,就算朝廷没有指令,他们也知道需要拦截。

    于是布防在开封城东面的几支队伍,都派出了一些兵力,试图在半路上边摧毁这些威胁城防的器械,其中便有张浚所部。

    根据斥候反馈来的情况,张浚觉得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