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_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地会的总瓢把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地会的总瓢把子 (第2/3页)

    宋湘闻言面露激动之色。

    朱皇帝在这方面的信誉是很不错的,对老兄弟尤其好。

    当年的三百老兄弟。

    最差的都有个子爵,赐予了田地,是光复功勋集团的一员。

    朱道桦抬起手,刚想让宋湘告退,忽然又想到了什么。

    “对了。宋卿,朕来上海两日。只是在街头逛了逛,并没有去太多的地方。上海还有一些什么地方值得去看看的。”

    “有的有的。”宋湘满脸堆笑着道。

    他早就预料到了朱皇帝会问这个问题。

    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托皇上的福,咱们上海这两年真是发达了,各种各样的工厂开了总有上百家,其中最多的是纺织厂,来自各地的商人投资的毛纺厂、纺纱厂、织布厂、缫丝厂、印染厂……有数十家之多,都是一些动辄雇佣数百工人的大厂。”

    “有销路吗?”

    “有!当然有!现在咱们国内市场的都还没饱和,另外还有销售到日本、朝鲜、暹罗、缅甸等国,另外还有印度!市场大得很,现在许多工厂都在寻求扩大规模。”

    朱皇帝闻言点了点头。

    纺织业是工业革命之中非常重要的产业。

    在大机器生产的推动下,大明的纺织业当然作为可以吸纳众多劳动人口的行业首先被大规模发展了起来。

    事实上不只是纺织业。

    其他的产业也相对应的如火如荼。

    在朱皇帝的推动和引领之下,大明现在已经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

    和历史上一样,这场产业革命的重点也是投资少、收益快的纺织工业。

    实际上江南的纺织工业一直以来都很发达。

    明清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水力驱动的纺织车,在两江也有大量雇佣上千人生产的手工工厂.

    按照后世历史教科书上的说法。

    那个时代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萌芽终究只是萌芽。

    在欧洲爆发工业革命之后。

    机器化大生产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和劳动效率的提升,导致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又随着鸦片战争被打开的市场。

    江南地区存在的雇佣工厂体系很快被击垮。

    而现在,江南整个纺织工业的产业链,从棉花、生丝到纺纱、织布,都还比较完整,只需要升级到机器工业。

    这个过程当然不算平静,伴随着农村手工纺织业的瓦解和城市中大量手工工场的破产倒闭,大批机户沦为无产阶级。

    但是整个产业,总算是基本完成升级了。

    “朕是打算去参观纺织厂的。”

    朱皇帝点点头,“除了纺织厂,还有什么可看的?”

    “还有上海联合交易所。”

    宋湘一脸自豪地道。

    “这个联合交易所是皇上的皇家银行牵头开办的,是整个世界最大的商品、证券和贵重金属交易中心。不仅有现货交易,还开设了期货交易,每天的成交金额超过500万元,光是印花税就日进万元啊!”

    很多吗?

    朱皇帝撇了眼宋湘,心说,看来大明的证券市场发展还是很缓慢的,每天才500万的交易量,一年也就是200多个交易日,不过10亿出头罢了。

    放在后世,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天的成交就翻它几倍了。

    “好吧,今天下午就去工厂区看看,明天再去联合交易所……宋卿,朕上次来的时候,工厂区可是脏乱的很,现在可好些了?”

    ……

    工厂区的环境当然是不会好的。

    朱皇帝自从进入了工厂区,眉头就有些皱了起来。

    看来自己这个皇帝当得确实有些不太关心民间疾苦了。

    心里在做着检讨的朱皇帝掀开了马车的帘子。

    苏州河两岸,烟囱林立,没日没夜在向大气当中排放着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气。

    另外,苏州河的河水颜色也越来越接近黑了!

    印染厂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成员,对苏州河水质的污染,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每天都有数百成千吨的废水直接排入苏州河……

    不过上海马路上粪便和垃圾的臭气倒是闻不大到了。

    不过朱皇帝不太确定是宋湘提前做的面子工程,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朱皇帝也没去问。

    有些时候。

    上位者也不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