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九章 心之新纪元 (第1/2页)
此时,此刻,安迪埃里克等在凝神以注,加洛多斯在凝神以注。 方天却住口了,过了好久之后,也再无述说。 换言之,这一次的讲述,就到这里了。 道心是什么 对于方天来说,或者说在现在的方天理解中,道心,即是行道之心。 ——不是前世某些小说中的那种道心,而只是普普通通的,任何一个人,甚至是任何一个生命,都会有也都该有的,把持自己生命航向的发展之心。 道心的品质,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对本心的了解有多少 二、对尘心的了解有多少 三、行道的选择是什么是本心彻明,本心岛屿如同灯塔,照亮与指引着前路,还是本心岛屿若隐若现又或一片黯淡,尘心迷雾始终环绕左右,然后在迷雾侵蚀下不时产生种种负面情绪 若进一步,来定义道心,则大抵是: 最好的选择,最好的人生或者说生命发展道路。然后,我适合,我愿意,我无悔。—— 照见本心,是通览全局。了解自我,了解自我的内部与外部各种优势劣势,然后拟定一个最合理的前进路线,这便是我适合。 在适合的基础上,把身内身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势都利用起来,并将之凝聚扩展到最大,秉势而行,不顾风吹与浪打,不顾毁誉与荣辱,只一心一意,向着锁定的本心岛屿前进。 这就是道心。 不过这方面方天却没有继续讲出来,是不方便讲。也是不必再讲。 本心和尘心,是对生命的了解。秉着炎黄之道,方天可以毫无珍惜地将之述予众人。 道心,却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方天决不会将己意加于他人。哪怕只是言语上的。别说对加洛多斯以及安迪埃里克等人了,就是对两个弟子,帕特及莫里希,方天也不会这样做。 生命,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他人不须负责。也负不了责。再者,生命的荣枯,享受与遭受着的,也始终是生命的主人自己。 说得现实且极端一点,——干他人何事 陶渊明的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虽然说的是另外的一件事情。但是用在此处,却也勉强对得上。 这个世界上,不论是此世还是前世,生命一直都是形形色色、层次不等的。 不同的生命型态之间且不说,单说人,有人衣食富足,有人安闲舒适。有人自由自在,有人啸傲风云,有人纵横唯我,有人长生久视,也有人永生永在。 前三者,衣食富足、安闲舒适、自由自在,是方天前世就亲见了的,不知凡几。 第四者,啸傲风云,前生与今生。方天都知道世界上有,且不少,不论古今还是中外。但是前世时他的层次太低,知道其有,却未曾亲见。这一世,现在对面正坐着一位。 第五者,纵横唯我,方天于识海中见过,那破空而现的一根手指。 第六者,长生久视,方天于梦里见过,那位给了他两种馈赠的存在。 第七者,永生永在,方天现在还无缘得见,也不知道事实上有没有,但是依据本心七岛的理论,这样的存在,应该,嗯,应该是有的。但不管有没有,其实也都无所谓,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个层次也确实太过遥远,遥远得直接等于虚妄。 这七者,是简单划分,重点提出。 理论与现实的差别在于,理论可以很简单,现实却是很复杂。 理论上的这七者,涵尽世间一切人心,一切追求,以及一切生命存在,用那个函盖天地来形容之,也不为过。 现实中么,遍览整个世间,却是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落魄潦倒着,在颠倒迷醉着,在进退两难着,当然,也有大把大把的人在坚守坚定着,在破浪扬帆着。 不过,也正是这样,世界才为之精彩,不是么 此时此际,方天忽地想起了前世《老子》中的一句话,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 我心中不存任何成见,只是用童稚一般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看这个世界的缤纷万状,感受每一处精彩,每一点微妙。 我同时又通过我自己的道或法则,来观察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在我的眼中,分解,然后分明。 前者,可以让我体察入微。 后者,可以让我不惑不昧。 此二者,也是阴阳。 而将此二者融合起来,是不是就是初阴知尘境的入门之钥呢 方天感觉,大体差不多了。换言之,那一境的钥匙已在手中,现在,只等他从身上一步步向着那个境界前进了。 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一个方天此前未曾想象过的收获。 方天心中,为之欣喜。 然后,就在欣喜中,方天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