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黄粱一梦剑冲霄  (第1/2页)
    剑州,南龙郡。    跨过了阳川大江。    人头攒动,摩肩擦踵。    自陈清绝与祈岚惊世一战,和李长风于大江下游洞天秘境里斩龙之后,阳川大江似乎成了江湖人士心目中的圣地。    一剑济世,剑引风雷。    那是有目共睹,而李长风斩龙虽然没有闹出太大风波,做事低调,但那滔天剑光,两岸目睹人群也是不少。    就算不知道发生何事,耽误他们在酒桌放肆吹嘘么?不耽误。知晓一点风声的,故作神秘挣足面子;不知晓其中门道的,添油加醋胡乱编造便是。    喝酒嘛,讲究的就是一个尽兴。    随着越传越邪乎,最后竟然传出观阳川大江可悟剑道的离谱说法。之前江湖中倒是有过类似的传言,天乾东离阳川三座江湖共同的天下第一曹元罡观江悟道,悟的非天道而是武道。观潮起潮落看江浪拍岸,悟得一身磅礴拳意巍峨如山岳,一拳打得江潮倒退七百丈!    所以才有了阳川大江络绎不绝人满为患的现象。    南龙郡有一家出了名的青楼,名舞衣楼。    一名除了脸白净以外,相貌无甚特别的中年男子三指握着小酒杯转动着,静静欣赏着屏风后传来的清澈柔和的琵琶乐曲。    身前桌上满是美酒佳肴,男子也不动筷,任由一边吐气如兰的清倌女子亲手投喂。这屏风后的女子与身旁的女子虽不是花魁,但都是舞衣楼仅有的几位花芙之一,在楼内地位不低。    男子低头,左手持剑,右手握住剑柄往外一抽,剑光森寒。    剑鞘古朴,刻有一些繁杂的纹路。    剑身通体灰暗无奇,薄厚适宜,剑长恰好四尺,重四斤。    双指在剑身“问春秋”三个字上缓缓摩挲,苏一川不知心中该作何感想。再往外拔几寸,剑身浮现出更小的八个端正字迹。    “山野故事,听者春秋”。    苏一川兴味盎然地盯着八个小字,若有所思。    朱贺的千仞剑“剖山竭川,地不倾动”、萧温的登山剑“人间风月,浅尝即止”、温柠蔓的流采剑“灵台清明,松间望月”再加上自己的这把问春秋。李长风都亲自刻有八字剑铭,除了温柠蔓的后半部分是盛夷前辈所提议的。其中的讲究寓意,究竟是如李长风所言随意为之还是别有用意,便不得而知了。    但是三师兄徐昊……    剑名山鬼,然而剑铭却只有“君子藏锋”四字,而且还是刻在剑鞘之上,这是为何?    干想无用,苏一川也不去纠结,摇摇头将剑收回剑鞘。    “先生,曲儿可还中听?”屏风后面的女子声音清灵。    “不错。”    “可还有想听的?”    苏一川随口道:“弹你拿手的就好。”    柔和曲音再度响起。    苏一川满足地大大打了个哈欠,靠在椅子上说道:“饱了。”    身旁女子停下动作。    苏一川笑道:“不如剩下的你都吃了吧。”    女子嘴角噙笑:“先生说笑了,这可不合我们舞衣楼的规矩。”    见状苏一川摇摇头不作强求,一家自有一家规矩,坏了规矩反而容易害了人家。    苏一川摸了摸脸上那层自制的仿人皮面具,以假乱真的程度,自己很是满意。    看来谢老教给自己的手段全都没有生疏。    自那日问春秋到手之后,苏一川知道了张怀玉已被玄禅寺的陈道生接走,至于陈道生如何寻到小剑宗这里的,苏一川并不清楚,他甚至怀疑李长风与陈道生相识。    不仅如此,他还怀疑李长风与谢丹枫也是认识的,当初拜入宗门李长风或许是在说谎。    因为李长风似乎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了解自己,像是知道一些他苏一川的事情,而且言行举止间总是相信他的眼界、见识,有几分类似于与谢老相处的时候。    之前还未去阳川大江的时候,苏一川总能在云青山的某个地方,瞧见小和尚张怀玉偷偷一个人抹眼泪,也不哭出声,撅着嘴一脸委屈与倔强。    苏一川知道,小和尚觉得自己破了戒,成不了佛,所以很伤心。    伤心不为其他,只是觉得辜负了师父的期望,只是怕师父陈道生对他很失望。    师父总苦口婆心地劝徒弟好好修禅,早日成佛,其实根本就无所谓,成不成佛的,随心,徒弟开心就好。    徒弟总嚷嚷着不要成佛,成佛不好玩,其实很努力地守着戒规念禅,怕有负师父。    怎么成佛?不知道,师父让我怎么做,我照做就好。    这就是玄禅寺的那一对师徒。    从某种意义上,在阳川,苏一川就是张怀玉唯一的“亲人”,小和尚被世道的坏人欺负怕了,谁也不愿意相信,来到阳川时甚至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到师父。    所以在看见苏一川的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