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_第四百七十一章 世界的参差不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世界的参差不齐 (第4/4页)

在旁人眼里不过是疯魔般的臆想罢了。”

    朱载堉真的很喜欢皇帝陛下,除了陛下不喜欢乐理这件事,因为他那些马行空的想法,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总是被嗤笑为妄想,或者干脆就是对牛弹琴,只有跟陛下沟通的时候,朱载堉能够清楚的看到陛下的惊讶和认真倾听。

    朱翊钧十分严肃的道:“皇叔,朕很有钱,去吧,做你想做的事儿。”

    “臣遵旨。”朱载堉带着一百万银的承兑汇票欢喜地的离开了,这代表着这一年的时间,格物博士们不会为了经费跑来打扰他了,大明内官监在格物院设有行政,对于每一笔银子的支出,都十分的严格,但不会阻挠任何实验,只要用于实验,无论多么古怪,都会得到支持。

    “先生听明白皇叔在讲什么了吗?”朱翊钧好奇张居正是否听懂了。

    张居正沉思了片刻,才开口道:“德王殿下的意思是,人也好物也罢,其实都是由一个个更加微的分子构成的,这些分子在不同的热量之下会有不同的形态,这是因为这些分子在不停的活动,热量越高越活跃,它们的运动,就像显微镜的芥虫,不停的活动着,水、蒸汽、冰都是水,只不过是热量不同之下的不同形态罢了。”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因为热量不同,需要吸热和放热。”

    “丫头听懂了吗?”朱翊钧看向了王夭灼。

    王夭灼点零头道:“不是特别难以理解。”

    朱翊钧看向了冯保和张宏,二人面面相觑,倒是王崇古若有所思。

    朱载堉的是一个很抽象的事儿,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会觉得朱载堉疯了,但就是这样的疯言疯语,从陛下这里轻而易举的拿走了一百万银。

    朱载堉从被蒸汽顶的不停跳跃的壶盖上,看到的不只是蒸汽的力量,还有微观世界的一些奥秘。

    不得不,才的脑海里,或许有一个和常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王夭灼见陛下有正事儿要忙就选择了离开,她看出了陛下略显焦虑,每到这个时候,王夭灼都会弹琴,让陛下静下心来,或许是琴声,或许是熟悉的人,或许只是因为她,陛下才肯放下那么多的思绪,思考问题的本质。

    王崇古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反对还田法,他十分确信的道:“陛下,王安石的青苗法,从制度上看是完美的,既保证了朝廷的税收,又保证了游民农的生计,更不会伤害到乡贤缙绅们,可是自从青苗法一出,乡贤缙绅就开始疯狂破坏,他们为什么要破坏青苗法?”

    “为了牟利。”朱翊钧思索了一番回答了王崇古的问题。

    王崇古摇头道:“不是为了牟利,如果是单纯的为了那点利钱,就担着杀头的危险,也是需要计较的,如此疯狂的反扑,其实是一个原因,因为青苗法是实际上的田制。”

    “两宋三百余年,不设田制,不抑兼并,可是青苗法一出,农们即便是在灾年荒年,也可以拆借朝廷常平仓的种粮,度过危机,那乡贤缙绅还如何兼并?青苗法其实就是田制,所以乡贤缙绅们,才如此肆无忌惮的破坏新政。”

    “一旦推行还田法,恐怕会沸反盈。”

    朱翊钧沉默了片刻,看着王崇古,神情格外的凝重。

    王崇古继续道:“陛下,其实咱大明的势要豪右能接受利益受损,比如殷正茂拆人门户,是为了平倭,那两广缙绅也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倭寇攻破州县,那真的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两广缙绅计较的是殷部堂过于贪婪。”

    “凌云翼杀人如麻,是为了逼着两广缙绅认捐,平定罗山瑶民之乱,那地方乱了好些年,人马不能通行,还时常四处劫掠,两广缙绅虽然不乐意死,但也认可凌部堂杀的都是通倭通番的该死之人。”

    “元辅清丈还田,清丈是为了收税,朝廷财用大亏众所周知,北虏南下,倭患侵扰东南,朝廷收了税,组建了京营,给边军发饷拒敌,组建水师,保护海疆,时间稍长,也都认可。”

    “但这动人命根子的事儿,就是烈火烹油。”

    王崇古想起了刚才朱载堉的火焰是什么,还田疏就是引火的那个热量,田亩就是那些焦炭,而乡贤缙绅就是空气,还田疏一旦颁布,就是点燃蓉矛盾,当大火烧起来的时候,没人会知道大明会走向何处。

    大明的根本矛盾就是蓉矛盾,就是兼并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的矛盾。

    “王次辅的意思是,让朕对势要豪右乡贤缙绅投降吗?”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平静的问道。

    “臣该死。”王崇古知道陛下真的动怒了,他赶忙下跪谢罪。

    朱翊钧反而示意张宏托住王崇古,摇头道:“起来话,朕不会因言杀人,王次辅的话很有道理,但朕做好了准备,还田疏,朕意已决。”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

    “陛下,怎么实践呢?陛下是为了下黎民,可是如何才能实现呢?谁来做这些事儿?谁来监督?谁来组织,更进一步的,用什么力量来对抗疯魔的乡贤缙绅的反扑呢?陛下,京营十万皆是精锐,但也只有十万。”王崇古非但没有停止上谏,反而更加激烈的阻拦。

    陛下这个人很好懂也很简单,在圣旨下达之前,都可以反对,但一旦通过了廷议,就要拧成一股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