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模拟:开局铜皮铁骨_220 魏安投石问路,李太白探查龙门客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0 魏安投石问路,李太白探查龙门客栈! (第2/3页)

离开金山寺,前往凉州。】阑

    【李太白途径凉州,偶遇一头妖魔害人,出手将之打伤,之后追杀那头妖魔三个月之久,仍被其逃之夭夭。】

    【李太白离开凉州,前往龙门客栈。】

    【李太白将我留在了龙门客栈。】

    【模拟结束】

    “咦,这就完了?”

    魏安一阵无语,他本想投石问路,希望李太白能够查出点什么。

    哪想到,李太白最后将毛笔留在了龙门客栈,似乎收获不大的样子。阑

    “龙门客栈,果然无比邪异。”

    魏安心中叹气,感觉将来有一日,他必须亲自前往那个地方,查个底朝。

    ……

    ……

    一晃,夜已深。

    今夜月光灰暗,风声很大。

    漆黑的禅房中,窗户一角忽然打开又闭上,从中窜出一抹残影。阑

    整个过程快速且悄无声息,没有惊动任何人。

    残影移动速度非常快,几个起落间,穿梭过一座座楼阁,避开了金山寺所有守夜饶耳目,好似鬼魅一般如入无人之境。

    不消片刻间,残影来到了后山区域。

    恰在此时,一片乌云离开头顶,有一抹微弱的月光穿透云层,落在了残影身上,显露出一张俊俏面孔。

    正是诗剑仙李太白!

    只见他顺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往前走,尽头出现一个幽秘洞口。

    “诗剑仙,请留步。”阑

    蓦然,一道身旁袈裟的身影腾空而来,落在了洞口前方,挡住了李太白。

    袈裟老者赫然是释灯大师,他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

    李太白从容不迫,负手道:“大师,你年事已高,应该活不过十五年了吧。李某念你是得道高僧,不想和你动粗,还请让开。”

    释灯大师面不改色道:“生亦何欢,死亦何乐。老衲虽然行将朽木,风烛残年,却还想尽一点本分,守住金山寺这一亩三分地。”

    李太白平静取下腰间的毛笔,正色道:“我精通酒神、儒家和道门绝学,三大绝学集于一身,你抵挡不了我,何苦呢?”

    释灯大师不再话,袈裟无风自起,猎猎作响,他的双臂鼓动个不停,身上的威压一重高过一重,气势疯狂攀升。

    “万佛朝宗!”阑

    释灯大师抢先出手了,直接打出了佛掌第九式,强盛的金光顺着他的手掌浩荡而出,照耀地,犹如旭日东升,璀璨夺目。

    “老了就是老了。”

    李太白轻声一叹,“您老现如今的掌力,还不及巅峰时的四分之一呢。”

    他抬起手,冲着面前的空气挥动毛笔,笔尖随之渗出了一行白色轨迹,状若湖面波光,停留在空气画板之上。

    简单几笔迅速勾勒完成!

    空气画面上,随即浮现一个草书字体:

    “破”!阑

    这个字一冲而出,直接迎上了释灯大师的万佛朝宗。

    破字坚不可摧,如同攻城锤一样,轰然砸碎了万佛朝宗。

    几乎在同时,李太白又是简单几笔勾勒,书写出了一个“定”字。

    这个定字一飞而起,冲到释灯大师的头顶,然后化作一道光柱,当头罩下!

    嗡!

    释灯大师面色一阵难看,整个人僵在了原地,如同掉进了沼泽之中,动作迟缓艰难。

    “承让。”阑

    李太白三步并作两步,越过释灯大师的肩头,径直走向洞口。

    “唉……”

    释灯大师见此,表情焦急,却有心无力,不禁颓然地叹了口气。

    不过下一刻,李太白忽然脚步一顿。

    一抹倩影从洞口内,不紧不慢走了出来。

    她长发如瀑,身穿一件简朴的睡衣,脸上没有任何妆容,纯纯的素颜,却依然雍容华贵,姿色惊人,让人顿感惊艳。

    李太白眼神里出现了刹那的恍忽,他迅速稳住心境,不失礼数的施礼道:“李太白拜见禅王。”阑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武御平静地看了眼李太白,讶异道:“诗剑仙,你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李太白低头道:“李某去了王城,发现王宫中那位禅王只是一个替身,于是调查了下,追寻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了这里。”

    武御明白了:“所以,你是专程来找本王的?”

    李太白点点头,然后深吸口气道:“李某有个问题不吐不快,希望禅王能为我解惑。”

    武御哑然失笑:“你深更半夜强闯本王的闭关之处,就是为了让本王回答你的问题?”

    她凝视着李太白,“诗剑仙,谁给你的勇气?”

    李太白面不改色,沉着道:“李某曾受过上任禅王的恩泽,也一直将忠君爱国四个字牢记于心,所以我想问问你,李世宗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是否如传闻那般,是被你害死的?”阑

    武御双眼微微一眯,沉默了下,反问道:“你既然过来问这样大逆不道的问题,心中想必已有答桉,又何必多此一问呢,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