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解惑 (第2/2页)
甘,就会淡化死志,只要邓贤不是一心寻死,主公便有机会将其劝降。” 陈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张松原来也是用心良苦。 邓贤兵败,丢失剑阁,乃是人生一大耻辱。 张松故意邓贤乃是庸才,把这场失败全都推在了他身上,并且他将会永远背负着失败者的骂名。 张松为了刺激邓贤,将其狠狠数落了一番,就差没有明邓贤乃是废物了。 只要邓贤注重名声,自然会心有不甘,继而想要证明自己绝非庸才。 心有不甘就不会想着寻死,只要不一心寻死,总有机会能够将其招降。 陈旭亲自为张松斟了一杯酒,道:“子乔,先前是我错怪你了。” 张松却是笑而不语。 两人喝了几杯酒,陈旭再次问道:“对于劝降张任之事,子乔可有妙计教我?” 相比起邓贤,陈旭更为看重张任。 这次若非有张松里应外合,数万关中大军都会被其挡在剑阁外面。 可以,张任算得上是巴蜀第一名将,又是忠义过人之辈,若不能将其收为己用,陈旭定会遗憾终身。 张松将酒杯放在案几上,捋了捋自己的胡须,道:“想要劝降张任,比劝降邓贤更加困难。” “主公如此如此,方有机会得到此人。” 陈旭感到有些惊愕,犹豫不定的道:“如此行事,恐怕有些冒险吧。” 张松斩钉截铁的道:“主公欲得此人,只能如此!” 沉默许久过后,陈旭长长吐出了一口气,继而重重了头。
商议完张任、邓贤之事,两人推杯换盏。 酒过三巡之后,陈旭忽然问道:“我有一事感到不解,不知子乔能否为我解惑?” “主公有何疑惑,但问无妨?” 陈旭夹起了一颗青菜,将其细细咀嚼一番咽入肚中,才开口道:“张任乃巴蜀名将,才能非凡,绝对不是易于之辈。” “我始终想不通,张任为何会急着出城探查我军虚实?” 这个疑惑,已经埋藏在陈旭心中很久了。 当初张松设下计策,把张任诱到城外之时,陈旭都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可是张松自己却是信誓旦旦,认为此计能够成功,陈旭最终也只能信任张松,依计行事了。 其实在陈旭看来,张任完全可以不管关中军动静,死死守住剑阁,只要再拖上一段时间,事情完全能够明朗。 亦或是,张任完全可以派遣队人马出城,而不是亲自领兵离开剑阁了。 张任领兵出城这一招,完全是一步臭棋,陈旭想不通,张任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张松仰头将杯中酒水喝完,笑着道:“这件事情,其实很容易想通。” 随后,张松缓缓道出一番话来。 张任为什么不死守剑阁,拖上很长时间再出城呢?不是张任不愿拖延,而是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虽张任战绩非凡,可是这段时间一直死守剑阁,根本不敢派出一兵一卒与关中军交战,已经使得许多人对此颇有微词。 刘璋麾下臣子,很多并不精通兵事。 他们认为,益州军兵力不比关中军少,纵然张任不能大破关中军,也不至于一直龟缩在城中吧。 张任如此举动,完全是在消磨己方士气,贻误战机。 就好像战国时期,廉颇坚守不出抵御秦军,却被赵王调走,换了赵括为主帅。 两者之间虽然不全都一样,却也有相似之处。 而且张任也有自己的考虑,若关中军果真退兵,他完全可是趁着巴郡百姓心向刘璋之际,再次将其夺回。 假如拖延时间太过漫长,待关中军收拢了民心,再想夺回巴郡也就不容易了。 张任考虑的东西太多,承受的压力太大,所以才会出城探查一番。 对于陈旭麾下文武的狡诈,张任早就有所领教,所以不敢有丝毫大意,这才想要亲自出城探查一番。 因为让其他人探查,张任根本没有办法放心。 更何况,张任也并不是没有准备,还让邓贤在后面接应,自己也是心翼翼。 只是他没有料到,张松居然会与关中军勾结,导致自己行动完全被敌军掌控。 无论是四路兵马埋伏张任,还是陈旭亲自截杀邓贤,都是张任没有想到的事情。 若没有张松作为内应,关中军也不可能埋伏得如此漂亮,更不可能将张任留下了。 所以,此次益州军战败,却不应该将过错推在张任身上。 听完了张松的解释,陈旭这才恍然大悟,对于张任越加喜欢,恨不能现在就将其收入麾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