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2/4页)
七号。 李牧羊早早起来,骑车去了镇上。 今清泉镇逢集,他想去问问王孝关于红芪的事情摸的咋样了。 问了后,可以从镇上直接去市里看望母亲。 8点多,他就来到清泉塔下面。 不出所料,王孝早已经到了。 卖鸡蛋的人,来的就是比一般人早。 看到李牧羊凑过来,王孝便知道他想干嘛,转身从屁股后面摸出一个脏兮兮的红色布袋,丢到李牧羊面前。 李牧羊刚打开,迎面就是一股nongnong的药草根味道,定睛一看,顿时一喜。 竟然真是红芪啊! 没想到这么快,王孝搞到了。 掂拎分量,大概两斤左右的样子。 就是有点的湿,还带着一些轻微的湿润泥土。 红芪是草本的根,带点泥土很正常,可以一定程度有效保护红芪的表皮。 李牧羊拨拉几下,发现这里面的红芪质量还挺不错,看样子不像是那种一年生的根,起码都是好几年的货。 “咋样,这些行不行?” “看起来不错啊,怎么,你已经去过山里了?” “嗯,抽空转了转。 准备啥都是其次,主要还是要有货是不是。 若是货都没了,我们准备再充分有啥鸟用呢,对不?” “嗯,是这个道理。” 李牧羊点头, “那货源咋样?” “我没去西峰那边,就在外面东面找了找。 是不太好找,黄芪多一些,红芪本来就少。 如果没问题的话,等这两雨下过后,我们就可以入山了。” 常常在山里行走的人,能根据山里各种自然现象判断雨水。 李牧羊以前就听人过,所以也不意外。 “那行啊,你看看哪去比较好?” 王孝想了想,“就8号吧,到时候你直接来我们家…… 我们家很好找,到了我们村口问问人就能到。 我们啥都准备好,估计要到山里待个一两吧。 既然进山一趟,肯定不能轻易退回来,要不尽折腾在路上了。” “有道理。 那就这样吧,到时候我来找你就是。” “随身带点的厚实的衣服,山里晚上要比原上冷多了。” “知道的。” 李牧羊指指面前的布袋,“那这些我就先收下吧,你在家里称重没?” “刚好两斤一两,货有点湿,就给你算两斤吧。” “校” 李牧羊掏出钱,数了16块给王孝。 这是他们之前约定好的金额。 当初和胡教授谈的是15~25元,但具体价格还要看红芪品相,还有干湿度。 第一笔交易,只能算是个样品。 暂时还要探探路再。 告别王孝,他直接带着东西来找米青松。 按照约定,他只要交给米青松就校 然后由米青松邮寄给胡教授。 这个年代还没有快递,要邮寄个东西,主要靠邮寄或者“托运”。 邮寄的途径只有邮局一种。 特别慢。 莫是当日达,有时候慢的话,半个月都收不到东西。 一封信可能都要寄个十半个月的。 至于托运,当然不是那种流程很清晰的现代托运,而是拜托去往各地的大巴车。 例如李牧羊想将东西发到兰城,就可以找个去往兰城的大巴车,给人家一些钱,然后将东西放到大巴车上,接收的人只要在车站等着就校 李牧羊来到供销站后,米青松正在乐哉乐哉的喝茶呢,看到他进来,邀请他一起。 李牧羊可没有什么雅兴。 还觉得茶碗太了,一口喝进嘴里,完全没什么感觉。 米青松笑笑,也不他。 李牧羊身上的这种质朴,反而让老头子很轻松。 “李,看你乐呵呵的样子,这是有什么好事了么 上次你给我的虫草挖掘地,我去看过了,根据现场看的话,应该是去年乃至今年年初的特殊气候影响的。 看样子不具备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不过呢,虫草这种东西一旦在某个地儿出现,那就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往往会持续个三五年光景。 所以啊,你要是想继续去搞点收入,明年还是可以再尝试的。” 李牧羊点点头。 这个情况他是知道的。 但明年他还能不能搞得第一手资源,这就很难。 今年这么一折腾,大家都知道了。 尤其是李团结他们,肯定会提前组织人去搞,就算自己再插进去,怕是也搞不到多少钱。 当然,这还要看他到时候有没时间。 桃子要是收成好,谁还会看重那些草药的收入呢。 意思了。 “你手里拿的什么?” 米青松注意到李牧羊手里的布包。 看他握的很紧,好奇地问。 “你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