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三回 宁锦之战(十四) (第1/2页)
以满桂为首的明军将领,自从笊篱山以极小的代价击退苏纳以后,信心膨胀。 他们认为,自己完全有了与后金军野外一战的能力。 再看袁崇焕,依旧执行袭扰战术,都觉得不带劲。 于是,在袁崇焕按惯例布置袭扰军队的会上,满桂率先提出来了。 “我等都是大国上将,怎么能学杨承应那样胆小的作战风格,请求出战,与建虏决一雌雄。”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 袁崇焕一听,不好驳斥他们积极作战的热情,便道:“你们既然都要出战,此事干系重大,待我上奏天子,一起出城作战,如何?” 众人觉得有道理,纷纷点头。 袁崇焕当即写表一封,派使者送到京城。 天启皇帝已经卧床多日,木匠活早被他扔到一边。后来听说皇太极兵犯锦州,便关心起了宁锦之战的情况。 魏忠贤将袁崇焕的奏本,捧着送到天启皇帝的床前。 朱由校拆开奏本,就见袁崇焕在奏本里写道: 臣才薄任重,添居要职,坚守宁远、锦州以抵御建虏。奈何建虏围锦州日久,众将求战心切!臣谨先达圣聪:率三万五千精锐北上与黄台吉决战与锦州城下,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望陛下批准,臣不胜感激之至。 “这……袁崇焕麾下到底有多少兵丁?”朱由校扭头问魏忠贤。 魏忠贤那记得这些,尴尬的笑了笑。 兵部尚书崔呈秀赶紧上前,禀报:“回陛下,袁崇焕麾下原有兵丁八万,但分开防守在辽西各个边堡,譬如赵率教镇守的锦州就有两万大兵。 所以,袁崇焕麾下只有三万五千精锐可供驱驰。” “也就是说,咳咳……这已经是宁锦前线全部兵力。” 朱由校听罢,边咳嗽边说道。 “正是。”崔呈秀应道。 要是全部出战了,山海关到宁锦一带不就没有可用之兵。 难道后续要靠京营,或者蓟镇那群废物? 绝对不行! 朱由校咳嗽几声,又问崔呈秀:“杨承应现在哪里?” “据邸报,杨承应已经从建虏的析木城撤退,返回了盖州。” 崔呈秀奏道:“但他手中兵力有限,又被建虏实力最强的正红旗和正蓝旗拦住,无法支援锦州前线。” “析木城在哪里?他干嘛去那里!”朱由校不解地问道。 “回陛下,析木城在海州城的南端,进可以袭扰海州东、西二线,退可以凭借崎岖山路阻挡大股敌人。”崔呈秀解释道。 “既然此地这么重要,他为什么要撤走?” “其一,建虏开始集结重兵开始运粮,不给偷袭机会。 其二,山路崎岖,对于我军物资的运输也很困难,特别是春季将至,雪水融化,道路泥泞。 其三,以杨承应的估计,后金的粮草也要抵达极限,无力再大规模进攻。” “原来如此。” 朱由校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当即派太监传旨宁锦前线,不得再提主动出战,必须坚守等建虏撤退。 与魏忠贤不同,崔呈秀除了喜欢搞权,还会搞事。 在天启皇帝给袁崇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