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回 宁锦之战(一) (第2/2页)
了以前的计划。 他派最稳重的大贝勒代善,率领正红旗,莽古尔泰的正蓝旗,驻扎在这里。 主要目的,是防范杨承应的北上进攻。 其余兵马则随他一起西进。 “大汗,以我和二哥的兵马足以围困盖州,为什么不这么做?” 莽古尔泰不解地问道。 “四面围城,意味着兵力分散。” 皇太极解释道:“这就给了杨承应各个击破的机会,父汗吃过的亏,我们绝对不能再吃一次。” 代善谨慎地问道:“如果杨承应趁机来攻,我们怎么办?是出寨迎战,还是率军往广宁方向撤退。” 自从阿敏那档子事发生后,代善发现一件事,那就是皇太极在一众小贝勒面前很有威望。自己再能干,也顶不住一群人的压力。 于是,代善变得谨慎起来。 “不要与之正面交锋,可择机撤向广宁。我们合兵一处,则杨承应不敢打我们。” 对于代善的谨慎,皇太极很是高兴,只是脸上不动声色。 他已经看穿了杨承应的用兵策略,那就是绝不在没大的把握下打决战。
后金军分兵的消息,很快被哨探侦查到,传给杨承应。 “敌人果然狡猾,笃定自己攥紧了拳头,我们不敢进攻。” 宁完我也发现皇太极手段厉害,“以前努尔哈赤就不会这么干。” “敌人在变,我们也要变。”杨承应皱着眉说道,“全面防守不可取,那就以袭扰为主。” 张存仁一听到这个词,立刻起身:“大帅,我愿意率领豹韬营出城杀敌。” “很好,事成之后,我把豹韬营扩充到五千。”杨承应点头道。 至于不要暴露在平原之类的话,不需要杨承应叮嘱,张存仁已经很懂。 靳国臣道:“零散作战需要更多的人手协助,末将有个相熟的好友可以出力,此人在豹韬营中。” “谁?” “吴三桂的表兄,胡弘先。” 原来是他! 这件事与当时的情况有关,吴襄随祖家提前渡海来到金州镇。 胡弘先一家则没有跟来,当时胡弘先还小,全是他的父亲做主。 最后,胡弘先一家遭到后金军的劫掠,被迫出逃。 在这个过程中,胡弘先就加入了十三山义军的行列。 然后跟着渡海到了归服堡,再加入了豹韬营。 吴三桂虽然是杨承应的亲兵,祖家一门和吴襄都在金州镇身居要职。 他们清楚的知道,如果胡弘先不立下军功,是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就这样拖下去,直到这次在李朝作战,胡弘先追随靳国臣立下了好几个大功。 杨承应看胡弘先的功勋的确够了,于是点头同意。 初十,皇太极抵达广宁。 后金军在附近抓到一个明军哨探,审讯后得知:右屯卫有百人防守,大小凌河城尚未竣工,也有士兵住房,锦州城内有马步军三万,而且锦州城已修缮完毕。 皇太极信以为真,兵分三路,他亲率两黄旗直扑大小凌河城,以歼灭筑城明军。 让阿敏和硕讬率领镶蓝旗、镶红旗直扑锦州城。 让阿济格率领镶白旗出兵右屯卫,消灭那里的明军,再向锦州开进。 最终的目标——锦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