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回 青泥洼 (第2/2页)
。 杨承应想起来了,他们是不懂水土流失这个概念,只好道:“我的意思是,以后不要再盲目开荒。” “草民知道了。”农夫们点点头。 从青泥洼出发,往北,返回金州城。 这一路,杨承应闹得是灰头土脸,回到家连洗澡的水都没有。 只能用一点点水搓澡。 吃饭,青菜完全绝迹了,全是rou,还是干炒的。 以前盼着吃rou,现在连rou都吃不下了。 面对桌上两个菜,杨承应放下碗筷,不禁叹了口气。 “大帅。”吴三桂快步入内,“有从京城来的一份急件。” “急件?” 杨承应拆开书信,看了一遍,整个人都蒙了。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干这一件事。” 又看了一遍,气得杨承应把书信往桌上一拍。 “什么事?”沈志祥好奇地问。 “朝廷要把公主下嫁,要我这边做好迎亲的准备。” 杨承应收起书信,长出了一口气。 公主下嫁? 众亲卫都面露喜色,武将能娶到公主,这可是大明朝自嘉靖以来头一遭。
杨承应可没有他们高兴,没好气道:“整个辽东大旱,正是上下同心齐力抗旱的重要时刻,居然成劳什子亲。” “成亲可是大事,大帅不能意气用事。”吴三桂笑着说道。 “你小子敢教训我。”杨承应抬头看他。 “属下不敢。”吴三桂低头。 杨承应没有真的生气,笑道:“我也不敢,只能发几句牢sao,然后写谢恩折。”说罢,叫来文书,让他代笔写一份谢恩折。 但是在内心深处,杨承应是不赞同这个时候举行婚礼。 只不过,这事不由他说了算。 京城,皇宫。 朱徽娴静静地坐在梳妆台前,她在试妆。 成亲是一件大事,她需要提前选择合适的妆容。 身为大明公主,仪表非常重要。 几个老宫女为朱徽娴化妆,同时编头发,确保妆容和发型匹配。 不止如此,还有几个担任裁缝的宫女,等着公主试穿。 如果不合适,再重新做。 皇后亲自来探望。 宫里的宫女们都向她行礼。 朱徽娴也要起身,却被皇后开口制止:“meimei不用起身,正化着妆呢。” 说完,她走近又仔细看了一遍:“meimei真好看,杨承应是有福之人。” 朱徽娴微微一笑,不好开口。 “皇帝听说杨承应从李朝返回金州镇,派人告知他婚事。” 皇后微笑着说道:“他已经写了谢恩折,送到了宫里。” 朱徽娴淡淡地说道:“听闻整个辽东大旱,他会有心思在婚事上?” 自从万弘祚和周达的事出来,朱徽娴就发现有些情况和自己想的、他们说的完全对不上号。 于是,她开始重新审视杨承应,这个将来相伴一生的人。 这一打听才知道,对于他的评价完全是两个极端。万弘祚等人,都说杨承应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人,徐光启则说他忠于国事,能耐非凡。 一个忠于国事的人,会有心思在婚事而不是灾情上? 说出来,没人会相信。 皇后安慰道:“你别往心里去,杨承应到处巡视地方,回来的时候灰头土脸的。” “皇后放心。”朱徽娴心里不会介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