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奖罚 (第2/2页)
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不能乱封。否则将来就不值钱的。 这话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于是,很多想封国公的北军将领,就对原本南京几位国公,有了想法。 南京的国公有谁?魏国公徐家,这个不能动。宋国公冯家,冯诚做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也不能动,曹国公李家也是同样的情况。至于接下来,大概也只有信国公汤家。 只是这个好像也不用动。无他,汤和早死了,五个儿子也没有一个在,而今传到重孙了。重孙还没有成年。整个南北之战,汤家都没有出面。 弄人家不大好吧。 于是韩国公这个爵位,自然要搞掉了。 何夕立即做出了解释,今后一次性不能封太多,并不是必要要搞掉一个国公才能多分一个。但是朱雄英对韩国公一脉,也是有成见的。 木已成舟。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至于傅友德的颍国公更不用说了。直接废除。倒是对傅友德耿炳文盛庸等战死将领的身后名给了一定程度的褒奖。 无他,褒奖忠臣,是每一个皇帝都会做的事情。 至于方孝孺这个人物,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何夕最后拍板,褒奖方孝孺的私德,不谈其他的。既不谈方孝孺在文坛的地位,也不谈方孝孺在首辅任上的政绩。 其实不谈这些,就是否定方孝孺这方面的成就。 何夕回避这些,也是担心很多在舆论上的争论。毕竟在何夕看来,而今最大的事情,是将这一场大会顺顺利利开下来。
确定定国是会,这样的决策模式。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何夕都回避了。 方孝孺的身后名就是。 何夕想要的是在这一场大会上,确定何夕新学的官学地位,而不是否定儒学。或者说程朱理学。这两者看似一样,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程度上的差异。 不能将一些逼得太紧。 事缓则圆。 惩罚的东西说完了。自然要说奖赏的东西。 首先,要封的自然是叶沈。 叶沈两次河间会战,第一次挡住了傅友德的进攻,第二次反攻成功,大破傅友德,然后广武之战,斩杀傅友德,更是横扫中原,将战线直接推到了长江边上。 功为第一。 封辽国公。禄万石。赐关外田庄十座,海外封地百里。 对叶沈的封赏,也算是给下面封赏大了一个样。 封辽国公也没有是可说的。毕竟在河间之战后,叶沈已经是国公了。辽国公不过是转封大国。俸禄万石,看似不少,但也不多。一年也就是两千多两,近三千两的年俸。 关外田庄,其实就是在 东北地区。 之所以如此,却是封勋贵,赐田也是其中之一。而大明成品的土地虽然还有的,但是不多了。不管是在南京附近,还是在北京附近。 而何夕也有想要引导百姓开发东北的想法,于是,就与朱雄英商议,将所有赐田都赐在关外的土地。土地是好。但是就是冷了一点,不过可以赐得多一些。 如此一来,叶沈一年俸禄在五六千元之多。 国公年俸两三千元,再加上叶沈的枢密使的官职,还有其他的官职。俸禄加起来就是这个数目。再加上东北的田庄,一年正经收入已经过万元了。 这个数字其实已经相当不少了。 更不要说,叶沈还在很多产业上有一些股份。这个就看情况。不好衡量。 但是年入万元,已经是这个时代勋贵收入的天花板。不可能再高了。毕竟大明朝廷一年收入最多几千万元而已。.. 当然了,这个局面估计很快会有改观的。 但是即便有所改观,一年亿万元也都差不多了。一个人领国家岁入的万分之一,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而海外封地,就是新增的情况。 也就是陆仲亨力主推行的。 这个海外封地百里,而今仅仅是资格。等朝廷打下海外的地方,或者说,他自己看中了什么地方,可以向朝廷申请。最后朝廷将这一块封地赐给勋贵。 但是一定要有所限制。 在自***上,是比不上藩王的。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几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制定法律了。杀人放火了。都行。 但是封臣他们必须是隶属于朝廷之下,在封地很多事情,必须要与大明朝廷对齐。不能为所欲为。而封地的面积也要受到限制。 比如叶沈就是百里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