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叶沈的决策 (第1/2页)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四十九章叶沈的决策第一百四十九章叶沈的决策 朱允炆说道:「冯胜在京师没有子嗣。」 此话一出,下面的人谁也说不出来其他话了。 归根结底,而今的朱允炆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了。 即便是眼前几个人,按理说乃是他的心腹,但是他也不相信。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非常之人,来力挽狂澜。这样的人必须有非常之事权。毕竟如果能以往昔之成法挽回局面,事情也不会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但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朱允炆对任何人都没有多少信任了。 宋晟也好,李景隆也好。朱允炆觉得他对这些人不可谓不信任,但是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但是不能因为不相信这些人就不用人了。 各方面急如星火,不管好也罢,坏也罢,都是要安置的。 朱允炆思来想去,也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安排绝对忠于自己的人。这种如果有能力也就罢,没有能力也行。无非是自己多cao点心。丁显就是其中的典型。 第二种选择,就是能拿捏住的人。 虽然说,很多人做大事的时候,是不顾忌家小的。但是有家小牵制,总是比没有家小牵制要好一点吧。而且冯胜的女婿不是一般人。 是周王。 一旦冯胜在前线生出什么心思来? 朱允炆是毫无办法的。 朱允炆这里理由简直无懈可击。 只是派谁过去啊? 朱允炆想来想去,说道:「就韩国公吧。」 韩国公李祺在朝中一支有很大分量,有一群老将支持,作为军中的反对派,是朱允炆用来制衡傅友德的棋子。只是这个棋子一度没有用。但依然不能否定李祺的地位。 之所以用李祺,一方面是因为汉中总兵官,乃是李景隆与韩国公一脉争夺,然后拿下来了。李景隆做下如此好大事。自然证明了当初韩国公一脉是正确的。 要加以安抚。 另外,就是韩国公一脉的崛起,是在朱允炆登基之后的。他并不是洪武朝原本的政治结构之中的。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得了朱允炆的恩惠。 而北京如果赢了,对南京的势力一定会进行清洗的。 很多人都要离开权力中心,甚至要进行清算。但是清算到那一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冯胜,即便北京打下来之后,冯胜依然会是大明国公。或许实权会被削掉很多。但是冯家的地位,一定会保留的。 毕竟,冯胜这么多年,几乎不参与朝政,将家中子弟早早打发到云南去。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立场。 这也是朱允炆不想用冯胜的原因。 而李祺就不一样了。 李祺与背后的将领,已经过时了。 很可怜。 这些将领不能说不能打仗,如果不能打仗,也不会是开国功臣。奈何大明立国之后,朝廷对于军队与将领要求不一样了。之前那种乱知道打打杀杀,不知道朝廷法度是不行了。 所以这些人被从权力中枢赶走了。 历史上,朱元璋为了以防后患,将这些人都杀了。 但是而今,他们的下场,并不比让朱元璋杀了好。 在他们最自傲的军事上,他们也过时了。之前好几个大将在前线折戟沉沙,见辱于无名之辈。将他们开国武勋踩在泥地里摩擦。 估计,这也是朱元璋最后放过他们的原因,有些人还活着,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死了。 否则打到了现在,这些将领依旧在京师。一开始是 被排挤。后来是很多人发现,这些人只剩下当初的虚名了。 但区区虚名能有什么用处啊? 不过,四川多山,更不要说牵扯到从云南将云南军给撤出来,或许这些将领还能有一点用处。 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