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萧关之战 (第1/2页)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零六章萧关之战第一百零六章萧关之战 耿炳文脸色阴沉如水,看着萧关城。心中暗道:「紧赶慢赶,还是慢了一步。」 耿炳文自然不是为了萧关。 他不可能知道梅殷反叛,也不可能知道梅殷将心思放在萧关上面。 不过,关中对外或许有很多小路,但是方便大军进攻的地方,也就那几个,萧关是其中之一,也是历来大战所在之地。 耿炳文自然知道萧关重要。 西北有事,关中从萧关出最容易。 耿炳文这一次出来,本来就是为了宁夏战事。 而今开战这么长时间了。耿炳文才带领大军来到这里,已经算慢了。 其实如果按照耿炳文的想法,在他知道宁夏开战第一时间就要想办法支援。 无他,无宁夏甘肃则关中为战场。 无数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耿炳文受命守关中,自然要为大局着想。竭尽全力为大明着想。只是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 是的。耿炳文资历地位乃至对关中军队的影响力都在宋晟之上。宋晟榆林战败,更是无力反抗。甚至可以说宋晟之前还是耿炳文的属下。 耿炳文代替宋晟,宋晟是断然不能反抗的。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宋晟即便自己愿意,跟随宋晟的将士,宋晟自己班底就愿意了。人事斗争从来是不分对错的。耿炳文过来,他不安排提拔自己的人。很多事情想做是不能做的。宋晟如果不为自己的人出头,将来宋晟再想用人,就没有跟随了。 所以,不管宋晟愿意不愿意,耿炳文想与不想。他们之间都要一些摩擦。 即便宋晟与耿炳文之间关系够好,彼此之间,能够适当沟通,减少摩擦。但也仅仅是减少了。不要说,镇守陕西这样的重要的官职,就是一个县令之间的交接,也是需要时间的与磨合的。 耿炳文为此耽搁了时间,是很自然的。 甚至可以说,耿炳文已经够快了。 但是相对于变化莫测的战局,但却太慢了。 慢到了,一步失利,步步失利。 耿炳文不担心萧关。当他了解梅殷所部的构成之后,耿炳文就不担心了。 在耿炳文看来,而今天下军队,分为数等,第一等就是新军,不管是北京的新军,还是南京的新军。全部的火器军队,并装备相当数量的火炮。这样的军队,北京号称六十万,但是耿炳文看来,大概只有四五十万,因为虽然北军编练得早,但是并不代表,全部编练完了,十二个军的编制太大了。 而南京有十几万。而今还在迅速增加之中,特别徐州铁厂建立之后,就近补充了相当数量的火器。 增加了编练速度。 第二等,就是半火器军队。 就是在增加了相当数量的火器,冷兵器与热兵器掺杂的军队。远程用火器,近战rou搏。这些军队,就是南军大多数军队。还有北军其他军队。 第三等,就纯粹的冷兵器军队。或许有一些火器作为点缀,但是本质上,火器并不是作战的主力。 甚至可以说,能用军队在作战之中火器数量的多少,来区分战斗力。 虽然不是太准确的。但是大差不差。 而梅殷所部,根基上是西宁军。西宁卫加上附近几个千户所的军队。还有一些土司的军队,总兵力不过一万多余,梅殷一路上收降了一些军队。但是西北本身的火器数量就少。 梅殷军队本质上是洪武时代的明军。 不在南北交锋核心地 区,在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了。 耿炳文对于拿下萧关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时间,他出兵可不是为了萧关。是为了支援宁夏之战,是为了保全西北。 即便是不能完全保全,也要守住一二要地,不能任北军横行。 到时候,北军就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