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突进营地 (第1/2页)
火炮术和枪械术的不同还体现在积分上。 用火炮打死鬼子,得到的积分统统打六折,所以刚才系统提示积分时才有一个4.8分。 关于这个系统没给出解释,但王恒能理解。 火炮称为战争之神,其威力之巨大,杀人效率之高,就是放在几十年后都没有其他武器能够替代。 那些超大口径的火炮就不说了,就拿目前常凯申手里的那SFH18式150mm榴弹炮来说。 它的炮弹如果在平地上方几米的半空爆炸,爆炸点五十米内无活物,百米内不死也重伤。 就是打在了地上爆炸,那也是有将近两千平米的杀伤面积。 就按照八路军现在使用的三三制进攻战术的人员间距,一枚这样的炮弹能直接报销半个排。 如果人群密集一点,一枚能直接报销半个连。 就算王恒不用这种大口径的榴弹炮,只用八二口径的迫击炮,炮弹正中的话,一枚炮弹都能干死半个班。 如果积分不打折,那王恒可以直接去当炮兵,远距离杀伤,高效又安全。 如果原子弹也算炮兵伤害的话,王恒表示嘿嘿嘿。 人性化的系统不光对火炮的战果有折扣,对徒手或用冷兵器杀人一样适用。 像王恒捅死的那名鬼子辎重小队的少尉小队长,得到了45分。 这是系统给予了一点五倍的积分加成。 和枪械相比,格斗杀人难度大,效率低。 用枪一分钟内就能杀十人,但用刀想要杀十人那就太难了。 我要打十个,这是电影里虚构出来的,两百毛子球迷暴打两千英国球迷,那是流氓的街头斗殴,真要到了生死之搏,一打二可就够难的了。 所以山东的那名“吕布”在世,一战刺死27名鬼子才会如此让人震惊。 至于史书《资治通鉴》里说楚霸王在乌江边自刎前杀了数百名汉军,王恒对于《三国演义》这种小说才会出现的神话级战绩无法做出解释。 如果不提供积分加成,王恒想要升级格斗术是个非常非常难的事。 格斗术升到二级和枪械术一样,需要两百分,有了一点五倍的加成,他只要捅死一个鬼子大尉就能升级。 打死一名大尉可是有一百一十分的积分呢,一下子就多出了五十五分,相当不错了。 要是活抓到一个大佐,王恒把他捅死,一下子就是一万五的积分进账。 爽不爽? 当然不爽了,王恒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以后留着鬼子军官到最后,打残四肢后,再用刀子捅死他,或者直接掐死。 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人性化的系统给否定掉了。 因为俘虏鬼子有三倍的积分! 三倍啊,这可是直接三倍啊! 我的亲娘勒,他昨天千辛万苦,拼了命才拿到了四百多个积分,这要是俘虏一个鬼子大佐,直接给三万积分啊。 这可是三万大佐,不是三缸大佐啊! 积分商城还未开放,虽然他不知道积分能值多少钱,但这玩意谁嫌多啊。 只要将俘虏的鬼子交给自己的上级就算俘虏成功,积分立即发放,上级接收俘虏后是关是放都和积分没关系了。 而且这个积分是自由积分,可以转移到枪械术或者格斗术中去,帮助升级。 王恒知道这个信息的时候,下意识的就想到了一个刷积分的方法。 抓了后,让上级放掉,他再去抓。 卡BUG刷分,嘿嘿。 不过王恒的小心思怎么能绕得开人性化的系统呢。 得到俘虏积分后,这个鬼子在一年内无法再提供积分。 “哒哒哒~” 鬼子的轻机枪位置和拒马离得近,准度大大提升,一连的战士迟迟无法突破。 人在趴着的时候,手榴弹仍不到那么远,除非半蹲着,但那样就成了活靶子,纯粹是拿自己的生命做着无用功。 张大彪在那挺轻机枪被炸掉后尝试了一次,但很快就被打退了回来。 一连的战士都是新一团的精锐,非常宝贵,除非万不得已,强行硬冲这种死办法,张大彪是干不出来的。 见到那枚掷弹筒榴弹打掉了轻机枪,他想再等等,看看炮班的掷弹筒兵还能不能继续打掉另外两挺。 王恒眼睛一定,看着前面小鬼子轻机枪的火舌,眼前出现了两个数据。 水平距离二百一十三米,高差二米一。 王恒不知道小鬼子有没有制作掷弹筒的射表,但他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份八九式掷弹筒的射表。 非常的详细,他照着得到的两个参数,快速的在射表上找到了相对应的射击诸元。 将柄杆调到表尺上的二百一十七米。 瞄准好方向和射击角度后,王恒扣下了引铁。 发射出去的榴弹精准的落在了轻机枪组里,当场炸死了两个机枪手。 那挺轻机枪也被气浪掀翻,掉在了王恒的视野内。 “积分 4.8” 听着系统的提示音,王恒嘴角微微一翘,暗自得意。 我果然是炮王! “又打中了!”已经自觉成为王恒二炮手的八路军战士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真神了,这三炮就干掉了两挺鬼子轻机枪。 第二炮的时候有第一炮作为参照,还能理解,这第三炮,大哥,咱们可是换地方了啊,一炮命中你让我无地自容啊。 等等,想到这,二炮手突然想起了什么。 我滴个乖乖,王恒没有测距啊! 他回想了一下。 对,真的没有测距,哪怕是土办法的跳眼法也没用,完全靠目测估的。 这,这水平也就比师部炮兵营里的教官差了吧。 他们新一团的炮班战士都是去过师部里培训的,打炮不比打枪,八路军的炮兵都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上任。 熟练的炮兵在首长的眼里那都是香疙瘩,正儿八经的高技术兵种。 他的班长王承柱就是那一期上百人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