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祝风提供的线索 (第2/2页)
出口,很默契地都没有说话,选择了沉默。 只不过,陈团却是在心中暗叹,看来以后绝对不能得罪读书人。 骂了这么许久了,所骂的话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更不带任何的脏字。 这简直太厉害了! 或许只有骂死了王朗的诸葛亮,能跟眼前这位愤怒的祭酒比拼一下骂人功力了。 终于,祝风似乎是骂累了,停下嘴,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地喝起水来。 而一边的陈团看到了这一幕之后,急忙说道:“祭酒大人,此次晚辈前来,是有个事情想要询问一下大人,不知大人可否为晚辈解惑?” 祝风疑惑地放下手中的茶杯,有些疑惑地看着陈团问道:“什么事情?” “晚辈想请问大人,案子刚刚发生的那几天,大人是否常常去后山查探?” 陈团急忙开口问道。 “不错,老夫是经常去后山,毕竟此次案子涉及到了老夫的徒儿,老夫想要为其开罪。” 祝风点了点头,很是痛快地承认了下来。 “那请问大人是否在学堂当中,发现有一只香囊?” 陈团再次问道。 “香囊?” 祝风疑惑地反问:“是个什么样子的?” 当即,陈团便将香囊的样式,颜色等等都告诉了祝风。 祝风摸着自己颌下长髯,皱眉回忆了许久之后说道:“不曾见过。” 听到了祝风答案的陈团,顿时宛如一只xiele气的皮球一般,坐在凳子上沉默不语。 祝风看到陈团的样子之后,大觉奇怪,于是便问道:“怎么,小子,那香囊很重要吗?” 陈团听到祝风发问,急忙说道:“按照晚辈的推断,这位郭孝义应该是不懂得如何保存阴魂的法门的,也不会有保存阴魂的法宝。可事实确实,这只香囊当中,是有阴魂存在的。那么就有两个可能,一是这香囊,是郭孝义找人帮忙做的,另一个可能,便是别人给郭孝义的,专用来构陷令徒。 不管这两种可能,究竟哪一种是事实,背后制作香囊的人,都逃不过嫌疑!” 祝风听到了陈团的话之后沉吟许久,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你说,会不会是老夫的仇敌,出手做下的此事?” “祭酒大人的仇家?” 陈团和唐羁在听到了祝风的话之后,纷纷惊疑出声。 “没错,就是老夫的仇家。” 唐羁说道:“你们是知道的,老夫乃是无尤的师傅。官场之上,最重师承。如果说,无尤出了事,那么身为他的师傅,老夫肯定难辞其咎,最起码一个管教不严的罪名是逃不掉的。虽不至于获罪,但是对于老夫声望的打击,肯定是重大的。 刚刚衡圆来时,老夫死活不见他,存的也是爱护羽毛的心思。 老夫很怕啊,怕衡圆说这件案子,就是因为无尤私德有亏,才做下了如此令人不齿之事。所以,一开始衡圆的到来,老夫认为是来兴师问罪的。” 说到这,祝风的老脸一红,然后颇为不好意思地说道:“谁知,事情的真相竟然是如此的。倒是怠慢了衡圆了。” 陈团急忙摆了摆手说道:“没事的,祭酒大人。只不过,晚辈不知,您所说的仇家,究竟是何人?” “何人?” 祝风冷笑了两声,开口说道:“乃是当朝的兵部侍郎,柳三郎!” 兵部侍郎? 听到了这个官职的陈团,瞬间便站了起来,语气震惊地问道:“柳三郎?就是那位家中公子与户部卢公子因为争风吃醋而起了纷争的柳公子的父亲?” “不错,就是此人。” 祝风点了点头说道:“当初此人曾赴国子监求学,老夫彼时还未曾任祭酒一职,只是国子监当中一位普通的书学博士。一日在课堂之上,老夫正在言讲《圣人万万言》,其中有一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当时的他年少轻狂,立马说道:‘名可不正,言可不顺,只求力之所巨,力巨者,则事未必不成。’ 老夫当时就觉得,此人心中未怀仁义,为达目的誓不罢休,不配做圣人门徒,于是便将其撵出了学堂。” 陈团听到这里之后,点了点头问道:“后来呢?” “后来啊......” 爪缝的表情陷入了回忆,他开口说道:“后来陛下开了恩科,这位柳三郎便参与了考试,最后竟得了个探花,正好当时兵部的主簿告老,于是便放了个实缺,让他任兵部主簿去了。当然,做官的过程当中,他坚定的认为,名不正言不顺无甚重要,主要的是自身力量的强悍。 秉承着这条准则,倒让他做成了不少的事迹。到后来,他在一次大醉之后,专门跑到国子监当中奚落于我,从此,我二人就彻底的交恶了。” 陈团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原来,这位柳三郎与这位祭酒大人之间,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那么,真凶,是否就是他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